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马鞍山游记
马鞍山游记
浸透着酒香的坟墓
从九华山下来,兄弟三人(我及老三、老五)驱车直奔当涂——我欲拜谒诗仙久矣。此时为下午四点多,太阳已偏西。我知道,眼下虽天气晴朗,冬天的太阳此时灿烂,可到了下午五点多就入土。圆圆的一轮红日,将会静静地隐没在沉重的暮云后面。内心有一种“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的紧迫感。车到当涂已是 16:50,太阳离地平线不到一山高了。我担心两点,其一,守墓人下班了,让我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其二,李白的墓不在此,我找错了,白跑一趟。
下高速公路,过收费站问服务生得知李白墓离此地不远,十公里左右,出收费站往右可达,心稍安。走了一段路后,心里又不踏实,特向一出租车司机问路,他说了半天左绕右拐,我也不大明白,请他带路。他说40元,我带你去。我表示20元成交,他说30元,什么也别说了,我跑一趟。我点头。他见我同意,载上我马上调转车头,向城中心开去。显然与他给我们指的道不同——他解释是走捷径。他在前左穿右转,老五(小弟)驾车紧随。车驰上一河堤大道,逆流而上。一路上,出租司机介绍道:此为姑溪河。前面为大青山。山脚就是太白镇即李白墓所在地。当涂原为太平府所在地,管周围数县。当年李白穷困潦倒,来当涂投靠同族叔叔李冰阳,得病离世。世人传说他系酒醉后下河捉月,溺水而死,只是传说而已。李白病死后,先葬在龙山东麓,后迁至相隔六里的大青山之阳谷家村旁。李白在当涂写了好多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是写在这里。临终将毕生的诗文托付给李冰阳整理。李白育有一子名叫伯噙。伯噙育有一子二女。该子外出云游,不知所终。二女后均嫁给当地平民,其后默默无闻,不可考。看来,此出租车司机也不简单。

车在一石牌坊前停下。坊的左侧有一黑色石碑,上书“李白墓”;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石牌坊大气庄重,上书“诗仙圣境”。墓园果真已关门。此时,夜幕已降临大地,薄暮冥冥。墓园背后的大青山此时已完全没入黑夜之中;墓园门口的大路上还有匆匆来往的人和车,墓园倒是寂静一片。这个好心的出租车司机为我们叫来了管理员——一个姓谷的小伙子。小伙子很热情为我们开门。门票要价30元/人,需加点讲解费,表示游毕再算帐也可。小伙子装得轻描淡写地说自己的先祖与是李白是好友;自己就是这儿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此。谷小伙介绍道,李白生于唐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死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终年62岁。他是在投军途中穷困潦倒,从金陵来到当涂投奔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最后死在了当涂龙山乡间的。史料上说,李白因“腐胁疾”病入膏肓,李阳冰获知后特地来到他家看望。在病榻前,诗人提出一个愿望,那就是他一生写的诗文无力付梓,希望族叔能帮他完成这一夙愿。中国要感谢李阳冰这个人,就是他后来终于把李白的诗文整理成书,取名为《草堂集》得以流传后世,才使李白“诗仙”的光环更加耀眼。

进门可见一面李白立于浮舟之上的浮雕照壁,意境深远,形象生动。小谷先领我们到碑林参观。碑林绕池而建。池中有浮萍,还有生机。碑廊建筑为徽式风格,白墙黑瓦,高低错落有致。墙角的一从美人蕉,叶已枯萎。暮色苍茫之中,又领我们到李白邀月的塑像前。此雕塑姿态气宇轩昂,神情兼备,栩栩如生。雕像边的池中已是满池枯荷。心叹来的不是时候,早几个月来,一定满池碧荷,几朵莲花。池边的柳树也落净叶,条条柳丝成“白发三千丈” 之境味。小谷又领我们到书楼买了几本介绍书籍。再领我们到太白祠——系当代狂草大家林散之的笔迹。祠内有李白佩剑的玉雕像。谷先生说李白既是诗人,也是大侠。网络写手宋浩浩放言“天生李白地养杜甫”;他说李白不是人,可比孙行者,乃孕于石头为天地所生,无须食人间烟火,写诗就跟杀人一般痛快。他写诗就是杀人,他杀人就是写诗!什么格律,王侯将相也奈何不了他,格律能奈他何?他开绝尘之快车还要踩格律这刹车么,可笑迂腐!格律,我李白就用剑气格了你的律。他要的是快,如流光寒剑啸月,如烈阳春江破冰,是快慰,是快活,是快意人生,是快乐天地,是快刀斩乱棘!把李白当诗人,那真是天大的误会,他是侠士。吾以为宋浩浩的话痛快。祠内有许多碑刻,其中最重要的是《唐翰林李公新墓碑》。此碑文为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时任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撰写的;它是研究李白生平事迹最详实而距李白最近的资料。
穿过太白祠,来到后院即见诗仙小小的墓茔。墓冢的挡土墙为青石砌成,约齐我肩高。墓上黄草如牛毛。墓碑上刻 “唐名贤李太白之墓”,相传为诗圣杜甫所书。碑上有一帽,乃官帽,有寓意;帽下为一铜钱,也有寓意。碑前有一石质供桌,如古人的书案状。墓碑顶的“官帽” 也可视为酒斛状装饰,显然让诗仙在九泉之下也常有酒饮。墓碑旁边遗有许多空酒瓶,墓碑周围散发着幽幽的酒香,墓下的泥土里一定浸透了年深月久的酒浆,这是游人来凭吊诗人所酹而留。古往今来,该有多少李白的“粉丝”携酒来墓前凭吊歌吟,发其万丈豪情。我意识到自己来时少了一样礼品:酒(最好是湖北名酒“白云边”——君不闻“且将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空手而来,满心惭愧。一想自己乃穷人,没有买酒也可以原谅——况且我不好酒,不胜酒力。此墓整洁而典雅,与诗仙相配。诗仙人长眠于此,一定安宁吧。墓四周有许多棵翠柏环绕,均不甚高大。一问才知,1938年日本人占领了当涂,放了一把火烧毁了这儿。小谷说:如今,日本人每年都来此墓前凭吊,为自己同胞的罪孽而忏悔。眼前的柏树乃解放后所植。可以肯定,这墓里埋葬的正是1200多年前李白骨骸;1200 多年来没有人惊扰过。其原因绝不是因为他是诗仙,而是他死时穷困潦倒,墓里除了尸骨绝无珍珠宝贝陪葬。果真“鹿为茸而毙,麝因香而亡”,诗仙之墓因贫寒而平安。此时,天完全暗了,墓地寂静无边。苍天星空之下,墓园肃穆,人声遥远,引发人思古之幽情。

小谷开了灯,我们才得以继续参观。又引我们到园内观其他景点,边走边说:李白系晚年信仰道教,在临死期间,吃自炼仙丹中毒而死;也可以说是因“腐肋疾”病死。这是后迁来的二葬墓地。此时,可见墓园池水中树的黑色倒影,樟树葱葱茏茏。小谷讲当涂每年都举办“中国李白诗歌节”,在九九重阳节举行。今年为第二届。可惜,今天的人们不需要诗歌,只要钱。有些锐面学子在网上放言:思想有多远,诗歌就滚多远。我想,这诗歌节一定变味。连小谷也自嘲,那是“诗歌搭台,经济唱戏”了。诗歌已离我们远去了。什么时候才回来?不得而知。小谷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不过,一个没有李白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事!诚然如此。
从墓园出来,老五给谷100元,小伙子笑了笑也没说什么。我想到那个出租车司机要价30元,真没多要。其实很远,如果不是他带路,我们根本就找不到这里,故心生感激。眼前的谷小伙殷殷勤勤,热心快肠,让人觉得当涂人身上还真有李白遗风,轻财重义,令我心热。
此时已是18:30,街上的路灯全亮了。天空中黑云如斑,只见金星在天西南边垂熠熠生辉,且整个天空唯有金星,不见其他星,也没有月亮。为返回高速公路上,又问了好几个人,均是热情作答,细心指点,当涂人真不错。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了一个多小时,圆圆的月亮才升上天空。晚八点半,我们已经到了南京的下关长途车站。兄弟三人在一处饮酒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