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巢湖游记
巢湖游记
深藏于市井民巷的米公祠

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安徽十强县中位居第三的无为县。
无为县历史悠久,县名“始于城口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春秋、战国时,无为县境属楚居巢。景点有青苔洞、黄金塔、锦绣溪、泊山洞和米公祠,由于我们这次出行的主要目的地是含山,时间宝贵,所以只去了藏匿在市井民巷的米公祠。
穿梭在热闹的街道与狭窄的小巷,映入眼帘的粉墙黛瓦告诉我——米公寺到了。
资料里是这样记载的:“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1104-1107年),米芾知军无为。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踏进门内,只见一位老者正端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不知是光线太强,还是年迈的缘故,老人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细细的线,诧异地打量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
我误以为米公祠只是通常意义上的寺庙,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进来以后,既没有供奉菩萨,更没有香火,却看见了各式各样的石头,虽然我拍了照片,但是却被委婉地告之,是不能发表的,庆幸的是并没有让我删除,至少可以留着自己欣赏。
想当年人们在“宝晋斋”前掘池建亭,即墨池、投砚亭。米芾公余之暇在此读书挥毫,还在公署西侧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时人以为怪癖,故称此石为“拜石”,原斋毁于兵火,后多次重建,光绪丁丑知县王峻,建米公祠3楹,门居中,于池之左右盖耳房3间,环池循势垒假山,并搜集米公遗刻“墨池”、“画菜”2碑和其它石刻入祠内,而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自然是后人按原样新建。
米芾当年所藏碑刻早已毁失。现米公祠内收藏的晋唐以下历代名家碑刻150余方,主要是清朝末期任江苏按察使的刘秉璋携带至无为。建国前碑刻散置于其在无城的私宅中,1950年,全部移入米公祠,妥善保存。米公祠碑帖刻石十分珍贵,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且内容翔实,主要纪述了历代维修情况和经过,是考察米公祠兴衰的宝贵资料,近年来,无为县文物管理所对碑刻进行整理编撰,第一卷“宝晋斋碑帖选”,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它各卷也在着手准备陆续出版。
据说米芾最擅长自画像和白菜图,“宝晋斋”里林林总总的碑帖拓片,让我们这些外行人看的眼花缭乱,惟独白菜图拓片感觉简明、亲切,细长的线条、灰白的颜色、简洁的图案,情不自禁又揿了快门,留做纪念。

回到合肥,特地上网“狗狗”了一下:
“米公祠是全省重点文保护单位,它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日本等国较有影响,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寻访,目前有关部门准备对其修复扩建,以充分利用米公祠独有的人文价值,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