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故里庐江行
苏东坡有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就以其雄浑大气,博古论今,不知倾倒了多少后人。尤其是那句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苏子在词中赞赏了周公瑾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联合刘备之兵在赤壁火烧曹营战 船,大败曹军的战绩。每每读到此,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周公瑾当年的飒爽英姿。

周瑜墓园前的石牌坊
庐江相邻合肥、巢湖,交通便利,历史人文极为丰富,而公瑾正乃安徽庐江人氏。于是,我们出褒禅山,便驱车直扑庐江,拜谒周瑜故里。
其实,到庐江还有一个因素,同行的学友吴君祖籍庐江,其祖先吴赞成曾为清廷李鸿章幕僚,官至清朝福建巡抚,与当时台湾总督刘铭传共守祖国东疆。吴氏宗族历史上在庐江声名显赫,得知我们的造访,便作安排。

守护着周瑜墓园的汉代石兽,风格与后代的不尽相同
5 月12日下午2时许,到达庐江县城,吴氏宗族理事长迎候于宾馆。因时间较晚了,匆匆宴请,切入话题。吴理事长正值英年,风流倜傥,硕士毕业,极传承祖先儒 雅之风,在县城开了两家照相馆自主创业,本人亦是摄影家协会会员,其介绍起庐江人文历史,侃侃而谈,如数家珍。问曰:“我们一行是想作文化庐江还是风光庐 江游?”我想,既来之,当然是一网打尽,一睹为快了。

周瑜墓园两旁的石幢
于是,先参观周瑜墓园。周瑜墓园即在城东不远处,历史上屡建屡毁,于2008年重新修葺开放。远远地就能看到墓园前矗立着高大的牌坊,上书“周瑜墓园”题 额。进入墓园,一片静谧,少有游人。只见环境优雅,回廊四合,墓道两旁石兽静静地守护着这千年墓主。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东吴名将,先后辅佐孙策和孙 权,功勋卓著。公元210年,领兵西征途中,因病卒于湖南岳阳,时年只36岁,孙权曾亲自“迎其丧于芜湖”,遂葬之。墓园后有周瑜墓冢,墓前立有“吴名将 周公瑾之墓”巨碑,一千多年来,岁岁枯荣,而今芳草萋萋,让人感慨和景仰。

庐江老城的百年古桥,布满沧桑
说起周瑜,不可不提小乔。小乔与大乔并称二乔,亦是东汉末庐江人氏,皆国色天香,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古人本很重视夫妇合葬,可在周瑜墓园并不见小乔 墓,据说小乔墓也在庐江城西郊,俗名“瑜婆墩”,已毁。两墓遥遥相对,夫妻不能团圆,不知何故,令人费解。传说曹操曾慕“二乔”美色,欲娶二乔而筑铜雀台 藏之,所以后来杜牧的《咏赤壁诗》中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即说此事。步出周瑜墓园,感叹岁月沧桑,时光匆匆。

人们穿行在幽深的老街仄巷中
既是文化庐江游,就不可不去看看尚遗留的老城老街。吴理事长热情好客,带着我们三转两转来到带有庐江原始风貌的老街,周围很多地方都被拆迁了,脏乱、混 杂。尚能看到许多斑驳的墙壁和破旧不堪的门楼,好像还在对我们无声地诉说着久远的故事,而行走在狭窄枯寂的小巷和长着灌木野草的古桥上,千年前的繁荣又仿 佛重现于眼前。这些老古董怕也保不住了吧?我想。

这样的徽派老街已被拆除了不少了
游兴正浓间,吴理事长说,还来得及再去游览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冶父山离庐江城不远,有“江北小九华”之誉,相传春秋时期有个叫欧冶子的铸剑师曾在此为越 王铸剑而得名。又因山势奇特,一峰雄峙,许多小峰环绕周围,一如父子相依,故称冶父山。进入山径,便觉气势不凡,山峦叠翠,岚气蒸腾,松篁幽深,气象万 千,正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之意境。

隐藏在冶父山深处的千年古刹“实际禅寺”
忽见题有“冶父山”的高大牌坊矗立路中,吴理事长与守门人不知耳语了些什么,我们便得以长驱直入了,也许把我们当作远道而来的贵客了吧。自古“深山藏古 寺”,在古木森森的环抱中,一座恢宏的寺庙群已出现在我们眼前。据介绍,此寺初称为“冶父寺”,始建于唐,后宋太祖赵匡赢改赐为“实际禅寺”,遂沿袭至 今。这里历代高僧辈出,受戒弟子无数,千年古寺,名不虚传。更让游人惊异的是,尽管山深道远,可在依山而建的寺院里,却有很多身着僧服的善男信女在此诵 经,梵音不绝于耳。我虔诚地询问一面善的中年信女,为何在寺中有那么多的信徒呢?她说:“今天,正好是汶川地震一周年,从去年地震发生后,这儿就举行了祈 祷法会,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徒,每天不间断地颂经,要连续700天”。听到此言,不由让我肃然起敬。这时,大殿和小殿里颂经祈祷声渐起,信徒们正列 队进入殿内,平和而虔诚。寺院本是清静之地,僧人拒绝让我们再入内,说等法事结束再参观吧。

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号称“江北小九华”
我们在寺内依次参观了“肉身殿”和千年古树等景观,此时,暮云四合,倦鸟归林,除袅袅的梵音外,一片静寂。遥望山巅飘动的云雾和眼前密密层层摇曳的古松翠竹,我只感觉到我的心灵似也得到升华,澄明着,起伏着。

深山藏古寺,禅房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