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 安丰塘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已经准备了5个小时。准备的时候才发现,虽然去过两次安丰塘,也只是知道一点皮毛、看过现场而已。
一、序言
现在的我其实困惑不已。旅游目的地好比一个心仪已久的女人,旅游好比一次亲密接触,留下朦朦胧胧的回味。这样感觉的前提是对她的不了解。
每次旅游,在目的地时都觉得自己了解得太少,懊悔应该多看些资料再来玩。现在是信息时代,我 们这样的人,又忝为计算机业内人士,所以最近几次旅游之前,我就google了大量资料。了解目的地、了解背景资料、了解开发现状、了解别人旅游感受…… 在一次次抽丝剥茧般的了解之后,竟然不想去了,莫名其妙地失去了最初的冲动。
这样的感觉好比贾平凹先生说的:原来名人上厕所也带着报纸看,也放着响屁的。又好比围城婚姻的警句: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太了解而离婚。
我不知道该怎么准确形容这种困惑,不知道是该多了解好一些、还是像一头猪猡那样,被导游赶在一个一个“景点”面前拍照更好一些。真的很困惑。

不过,安丰塘大约是以上众多牢骚描述的特例。1994年7月3日,我们特地从寿县到六安的公路(省道S203南段)中途下车、又转搭三轮车慕名前往;2007年7月29日,我们从新修好的县级柏油路往省道203去,路过安丰塘。
13年间,对安丰塘的关注一如既往,但是真正静下心来搜集阅读安丰塘的资料,还是在动笔写这 篇blog前的5个小时。越是了解它,越是想再去看看它。如果有可能,围着这方形的天下第一大人工塘骑一圈自行车;如果有可能,乘船到塘中心的小岛歇歇; 如果有可能,到塘北的孙公祠里面看看……

安丰塘其实是一个水库,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因为它的大,1994年盛夏来到塘边,凉风自然袭来,爽快之极,那是从来没有过的感受。13年后在小汽车里面出来,竟然体会不到这种惬意,热虽然有点风,实在不如小车里面的空调凉快。这是怎样的心境对比?
二、安丰塘的天下第一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安丰塘被列为国家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可能为了宣传的需要,描述安丰塘的文字里面有很多“最”、“第一”的称号,比如:中国古代淮 河流域著名的水利工程、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塘堰水利史首屈一指”、“神州第一塘”、“世界塘中之 冠”、“淮河水利之冠”、“江北第一水库”、“天下第一人工塘”等等。从后来增加的牌匾可以看出,管理者倾向于“天下第一塘”的宣传,其它的称号逐渐淡 化。
“世界最大”,可能是从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口中说出的。他1973年秋率代表团来 安丰塘考察,面对烟波浩渺的安丰塘,他由衷地赞美道:“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塘,世界上最大的塘!”所以,有的资料按照这句话解释天下第一:一是因为历史悠 久,开挖于距今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个;二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塘,塘堤周长约25公里,水面达5万 多亩,是寿县古城墙内面积的近10倍,蓄水最多时能达到近1亿立方米(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着约70万亩农田(一说93万亩、一说4.2万公 顷)。
安丰塘是四面筑堤的平原水库,仅有一处进水口,引纳三大水库来水,放水涵闸19座,四周污水进不了塘内,水质清洁,环保部门监测塘水主要数据符合国家(GB3838-83)地面水二极标准,部分达一级标准。
三、庆丰亭
我们惯常所说的安丰塘,景点集中在塘的北侧,庆丰亭是最能够代表安丰塘的景点。

庆丰亭中间有一块碑,一面是《安丰塘记》(1984年5月),另外一面是《安丰塘源流灌区示意图》。碑在亭子里面很显眼。遗憾的是被游人刻满了字,真的要看清楚原来的东西并不容易。

四、塘中岛
1994年去没有在意,塘中间还有一个小岛,这次去看到了。查资料,这个岛也没有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就叫塘中岛。从google earth上面可以看到,与远远看到的印象并不相同。
搞不清楚为什么塘中有一个小岛,当年人工挖掘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小岛也挖了算了?现在的小岛上面有些什么?不得而知,没有搜索到任何一篇资料对此有介绍,只能远远看看。

在北岸远远看上去,塘中岛面积也很大,或许可以在小岛上面开发一些观光或体验的项目,再搞个游船(电瓶的或者脚踏的)或者竹筏来回庆丰亭和塘中岛,不知道是不是很现实。

五、芍陂碑
芍陂碑在安丰塘的东北角,一般人来参观,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块碑,然后是碑后面的塘。很显然,碑上面的字,就是塘的名字——芍陂——这是历史上安丰塘的名字。遒劲的草体,是中国草书大家司徒越(寿县人1914-1990)的手笔,就凭这一点,这块碑的价值就是相当的。
下面详细说说“芍陂”这两个字吧。现在多数资料介绍的读音是:Què bēi(确杯)。这是安丰塘的原名,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二载:又东北迳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陂周一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

看来原来有一个亭子名叫白芍亭,没有人知道白芍亭现在什么地方。白芍:白色的芍药花。白芍是中药,气微,味微苦酸,现在习惯分为杭白芍、川白芍和亳白芍。 亳州离此地不算太远,看来过去这个地方曾经盛产白芍,所以亭子会叫做白芍亭。从这个角度说,“芍陂”的芍,应该发音sháo。至于为什么大多数的资料载读 音为què,没有找到任何资料的解释。我个人虽然很习惯读què音,但是通过这次资料的查找,现在倾向于读sháo了。

“陂”是个多音字,读做bēi的时候,是池塘的意思;读做pí的时候,只有黄陂地名一个意思;读做pō的时候,好像90年代有个焦陂的地名随着酒的名字流行了一段时间。这么说来,芍陂的陂读bēi是没有问题的。
六、安丰塘史记及孙叔敖
在如今的宣传材料中,基本上统一为:安丰塘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孙叔敖集民力开凿建造。其实 是有争议的,争议焦点是历史上记载的塘的位置、建造人,与现实地理位置的关系,涉及《史记》、《后汉书》、《水经注》、唐杜佑的《通典》等多种历史典籍。 建国后,为了搞清楚,还成立有“安丰塘历史问题研究小组”。因为中国历史的悠久,很多涉及今古对照的事情都已经搞不清楚了,有争议是相当正常的。不过,这 个问题在古代就已经争议很长时间了,至少在北魏之前,塘边就修建有纪念孙公祠(《水经注》中有记载)。孙叔敖修建,这点认识基本上已经成为主流观点了。
1985年司徒越老先生曾写一篇考古论文,名为《关于芍陂(安丰塘)始建时期的问题》,以翔 实的史料、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了安丰塘就是两千六百年前的楚相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芍陂”,解决了我国水利史学界多年争论不休的难题。从而确 立了“安丰塘”(即古代的“芍陂”)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最早建成、并且迄今仍在发挥效益的水利工程。这一成果到了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前后两任会长及众多专家 的认可,“安丰塘”因此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公祠现存殿宇、碑库各3间,石刻19块,碑文记述芍陂地理位置、水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况。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庄王时(公元前613~前591)令尹,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说他在楚为相期间,政绩斐然,“施 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而他个人生活也极为俭朴,经常是“粝饼菜羹”,“面有饥色”,为相12年,死后却两袖清 风,一贫如洗。
安丰塘原为一南北倾斜低洼地,呈不规则方形。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孙叔敖主持修筑安丰塘,之前曾到实地做过详细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做到选址合理,堤坝位置安排得当有序,蓄灌关系考虑周到,收到良好的效益,所以沿用至今。
安丰塘从建成至今,历代有兴有废。唐代以后,豪强占塘为田,至明代,已有三分之二的塘身被 占。最近的定型是在1958年,对安丰塘进行综合治理,先后进行裁弯取直、拓宽疏浚引水工程,加高培厚老堤,筑块石护坡,改建斗门,修筑灌溉排水工程,使 蓄水量增加5倍,灌溉面积增加9倍。
七、淠史杭
既然安丰塘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水利工程,比我国著名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还早200多年,为什么现 在的名声远没有都江堰大呢?我猜想大约是因为随着安丰塘上游几座大型水库的修建,它的作用越来越小的缘故。随着1958年淠史杭的开工建设,安丰塘成为淠 史杭灌区一个中型反调节水库。
历史资料记载安丰塘的水源是淠河,现在却处在淠东干渠上。淠东干渠应该是淠史杭工程的一个部分吧,不知道期间经过了什么样的河道变动。这估计也是安丰塘历史争议的一个部分吧。
淠史杭灌区兴建于1958年,地跨安徽、河南两省,占 地面积13130平方公里。淠史杭工程沟通的是史河、淠河、杭埠河(大别山从东至西的3条河流。曾希圣提出按三个灌区的大小顺序命名,正式改为“淠史杭沟 通航灌综合利用工程”,简称“淠史杭”),山泉水通过淠史杭灌区的渠道,可送向四面八方,西至河南固始,东至皖东的江淮屋脊八斗岭、淮南铁路以东的杜集, 南至巢湖以南的庐江,北至淮河沿岸的霍邱、寿县。
在淮河支流中,淠河和史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来水占整个淮河的30%。治理好淮河就得治 理好淠河和史河,治理好淠河和史河,就得控制好它们的源头——位于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的来水。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梅山、龙河口五大水库设计总库容 66.81亿立方米,年平均拦水49亿立方米,其中兴利调节库容28.4亿立方米。既减轻了对淮河干流的洪水威胁,又基本上消除了淠河、史河、杭埠河三河 下游两岸的洪涝灾害。
淠史杭是中国继都江堰之后的又一特大型人工水利工程,是新中国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列为世界 七大灌区之一,是我国水利史上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经过多次干旱考验,证明是效益好的工程。更为重要的一项效益是,为沿渠城镇村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生 产用水。淠史杭与红旗渠兴建于同一时代,条件与环境一样,论渠道长度和灌溉规模,淠史杭都是红旗渠的十余倍。
限于篇幅,对于淠史杭不能做详细的介绍,只是简单罗列一下资料。请看上图中间的淠河总干渠,它的建成保证了省城合肥人民的饮用水安全,现在占合肥全市用水量的90%,巢湖水只在水质好的时候作为调剂使用。
八、旅游指南
严格的说,安丰塘旅游还没有开发好,主要问题可能出在宣传上面。周边没有宾馆、饭店,如果小岛可以开发出来,供城市人双休日钓鱼、休闲、发呆,未尝不是一个好去处。
从六安到寿县的省级公路上,在保义和堰口中间,有一条通往板桥的县级公路,往西大约10公里,即到安丰塘的庆丰亭。
安丰塘北侧从西到东,景点大致是这样的:节制闸、庆丰亭、孙公祠、芍陂碑。除了孙公祠要门票外,其它都是免费景点。
值得一提的是安丰塘西侧不远,是寿县板桥镇,这里是全国四大草席基地之一,还是皖西大白鹅示范养殖基地,这些不容错过。安丰塘的河畔晒的就是编草席的席草。
不知不觉,安丰塘专题断断续续写了11天,真是没有想到。到这里,大约把我知道的相关资料精华部分都罗列出来了。像半个月来的大雪一样,终于可以歇歇、准 备过年了。相关资料来源互联网,恕不一一列举,谨表谢意!如果这篇拼凑来的blog能引起看官对安丰塘的神往,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