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六安游记
六安游记
中原采风:别有逍遥天堂寨
天堂寨风光

映山红
这些年少有握笔,但凡书写无意间总划“逍遥”两字。《词源》上解释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短短八字,勾人神往。以我 俗人之拙见,将“逍遥”引作夜诵古人之逸章,日览山川之风云便是心之所向。所幸向往得逞,近日与诸友远足登山,白云悠悠意,天地任我行。友说我们要登的山 叫天堂寨。红尘复复,每为烦事羁绊,总生后世解脱之念。天堂寨可是梦中的仙境?
1729米的高度和将近8小时的攀援几乎耗尽登天堂的一腔热情。现实与理想之间横亘着难以逾越的沟壑。峰顶遥遥在望,要到达那里还需艰苦攀登。脚下那窄如 羊肠般山道上,山势陡峭,乱石凌空,绝壁倒挂,天梯一线,两侧铁索森森,狭窄得放不下一个足窝的石阶,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鲫鱼背”不是已被我们征服么? 前方,那一丛一丛美丽的映山红竞相盛开,红的粉的,飘逸妩媚,犹如挥着手帕的村姑多情注目着我们坚定不移的脚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山小了,水遁了,云 飞了,风起了。。。站立在天堂寨最高至点,一切艰难困苦像阴霾一样消失在那种登高一望众山皆小临风欲飞的感觉中。天堂的美妙或许就在让你体验过炼狱般的苦 旅后寻到一种豁然开朗顿开茅塞的逍遥?

天堂寨天梯
梁园虽好非长留之地。天堂美也终需一别。此去天堂便是带着满身烦恼冗杂之俗务去洗礼,而涤尽喧嚣奢华后的我们将纤尘不染地再回人间。人间天堂,上山下山。 这一轮回包含无尽哲理。下山的路尽管也是逼仄陡峭,尽管也是崎岖坎坷,可是那有一路欢歌一路激励一路携手一路深情可是我们从天堂顶重新积聚的生命泉水?哲 人峰,摘星台,群仙会,仙女岩不再是匆忙路过中草草一撇的忽略,而是与我们惬意而坐的伙伴,这一份平和与恬然可是天堂顶那片悠悠白云的启迪?
别有逍遥天堂寨,单是“逍遥”两字之解,更有深悟。进山前夜, 安营于天堂寨之脚下,四围群山合抱,天空深邃,月亮穿过薄雾般云纱,朦胧中透出虚幻的氤氲,不远处,一条山溪涓涓而下,汇着林涛阵阵,如瀑跌荡,古诗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境绝妙,是夜聆山风听松涛,顿出避世之意。而今登顶归来,再思前缘,时为“小逍遥”所片叶障目。然真正大逍遥则是弃碌碌功 利之心,铭淡泊豁达之志。
我以为天堂山就像这样一位智者。古人论山有“贫瘠不能移”之说,今观天堂寨居僻壤而无喧嚣,少楼台而无香火。然自乐一派,春夏秋冬,周始复往,不以地僻而 自怜,不以物喜而自悲。此逍遥之一说也。世上名山大川凡有姿色,往往夺势抢目,峥嵘外露,而天堂寨山水不显,不入深山,难见竣峰,内敛含蓄,平易近人。拥 天堂美号而不负名,平淡布衣而无矫情。随性而为,随遇而安。此逍遥之二说也。写至此,忽就想起名篇《逍遥游》。庄子教人“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深,超然物 外,无往不适”之思想,虽某些观点难免唯心,但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却也得终身修性。如我之庸辈,总以小逍遥为窃喜,浮云蔽目。今方悟如天堂寨之大成 者,领略到逍遥之本意。
天堂寨,也称多云山,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位于湖北安徽交界处,我与诸友从罗田县境内登顶。其最高峰1729米,为大别山主峰。其石,瀑,云皆有特色。立峰顶,安徽湖北河南皆入目中,有一脚踏两地,两眼观三省之奇景。为结句,略作交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