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六安游记
六安游记
燕子河、天堂寨乐水观山行(上)
【燕子河大峡谷】
经霍山过了黑石渡镇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山了,放眼望去跌宕起伏的山脉与蓝天白云若即若离,路旁种着稻秧的梯 田与依山而建的村庄错落有致。因为“小石子作祟”耽搁了一小时,欣赏之余压抑着停下感受的念头,小心翼翼的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在路旁溪水潺潺之声的 伴奏下向第一目的地燕子河大峡谷赶去。
入谷
燕子河大峡谷位于丰坪水电站和丰坪水库大坝之间,电站与大坝分别是峡谷的 西、东入口。我们是由西入口指示牌处下山路的,直接开到了丰坪水电站,站在电站后面的大桥向谷内望去除了桥下在乱石中涖涖而下的水流,就是不远处两山相叠 而形成的郁郁葱葱的绿林,根本无法一窥谷内景貌。
从桥头入口顺阶而下,走过一段幽幽小径方才真正到达谷口。谷口较为开阔,地势高下绵延,穹石交错,水流相对平缓,除了些许小股急流外多是寂漻浅滩,脚底石面在水流的长久冲刷下表面相当光滑,同时也形成了诸多形态各异的小石潭。
向远处探望依旧无法看得太远,当地的向导告诉我们峡谷有好几道弯,因之分成的每一段地貌风景也是不相同。
向导的话很快便得到了验证,沿着谷口往里经过第一座吊桥在走上一节后地貌就发生了变化,山谷依旧开阔,但却被一潭布及整个谷底的绿水截断去路,必须通过峡谷一侧峭壁上的吊桥才能继续前行。但是吊桥后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景,却被凸起的峭壁所遮挡。
此时想到在谷内所见到的这些寂漻的浅滩与电站桥口的湍湍急流形成的鲜明对比,以及峡谷无论在那一点上都无法窥及深处的客观现实,忽感峡谷幽静、奇秀的背后仿佛还暗藏一股会不期爆发的骇人力量。
鹰潭
过桥的时候,向导说到了夏季雨水泛滥的季节整个峡谷都会被水淹没,水面有时都会高过现在所走的吊桥。
过了吊桥后没有了大面积的浅滩,而是溪水在乱石头中换换流淌,走了不远的一段后向导告诉我们前面便彻底没办法在谷底行走了,必须沿着右边山坡上小径行走,因为前面不远一段就是他们成为鹰潭的地段了……
“看,下面就是鹰潭了。”
在山坡小径透过树木灌丛的间隙,往峡谷内望去,眼下这段不比先前的那段开阔了。在两山平坦峭壁的斜切下,峡谷呈大约45度左右的夹角。夹角深处是一条细 细的水带,从上面看下去水带相当的窄,窄的仿佛一个大一点儿童都可以跨过去。水呈墨绿色,而且水面相当的平静似乎没有一丝水纹,像完全静止的一样。两边呈 45度斜切的光滑、平坦的岩壁上因为常年渗水的缘故,形成了整齐排列的一道道与岩壁形成色彩对比的深色水迹,俯视之下的确有点像老鹰翱翔时张开的翅膀。
向导告诉我们当地的老人说鹰潭的水很深,而且还告诫孩子们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在鹰潭嬉水游泳。
也许这只是个传说,鹰潭究竟有多深无人实际考 量过。但从相关资料上说的峡谷最深处218米的数字以及眼前的视觉体验来看,鹰潭幽寂深邃的让人有点不安。我甚至联想到这狭窄幽深的水潭和两边陡峭平滑岩 壁的组合似乎是为了囚龙而专门设计的,也许现在鹰潭之下就囚禁的某条恶龙或是犯错之龙呢。
天坑
鹰潭不算短,足足走了十好几分钟。也对,如果真是囚龙之处的确是不应该短的。
过了鹰潭又是一片开阔地带了,之见对面的岩壁上有一股贴壁而下的瀑布。向导说这个瀑布不算什么,我们马上就要跨到对面的山上向燕子河大峡谷最著名的天坑进发,沿途会有八道天瀑,而最后的九天瀑就是天坑。
过了第三道跨谷吊桥便到了左手边的山麓,沿着山路拾阶而上,不同特征的水流之声忽隐忽现于耳际,有轰隆般声响,也有沙沙般声响,也有潺潺之声……如同交响乐一般。
到了此处天色已经渐晚,于是对于前八道天瀑的游览也如走马观花一般,只是为了多留点时间去详细端详端详号称大别山第一奇坑的“天坑”。
过了许愿柳和八天瀑之后便接近九天瀑——天坑了,随着轰隆般的响声越来越清晰,不一会就到了天坑。
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从天坑顶部飞落而下的“九天仙瀑”, 仙瀑从上到下垂直落差达150余米。仰首望去仙瀑直挂云天,“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赞叹之情不禁而生。
右手边与九天仙瀑相交的峭壁上……
不对,应该是绝壁更吻合一些。
右手边与九天仙瀑相交的绝壁上还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仙人洞,真可谓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据说向导说当地有一个传说,传说曾经 有一孩童曾经顺着蔓藤爬上去过,见到洞内有石锅、石碗、石灶,而且还见到了仙人并且和仙人下了一盘棋,结果下来后就发现家中已经过了一年了。另外这个仙人 洞当地人也称之为红军洞,据说革命时期老红军曾经在洞里躲避过围剿。
看罢这两大奇观,再整体端详天坑,只见坑深达五十余丈,坑口直径达二十余丈,坑壁奇险无比、陡不可攀,堪称鬼斧神工,天坑之名果真是当之无愧啊。
大坝
带着对天坑的激赏之情,沿着原路返回,跨过第三座跨谷吊桥重新回到右手边的山麓,沿着小径往东前行不到十分钟便到了燕子河大峡谷的尽头——丰坪水库的大 坝,也是峡谷的东入口。大坝与谷底的落差应该也在一百多米,俯视之下大坝与峡谷两侧的峭壁仿佛又组成了另一个“天坑”,不过这个“天坑”似乎更应该是“人 定胜天”的见证。
望着大坝后宽广平静的水面,先前突兀而生的“峡谷幽静、奇秀的背后仿佛还暗藏一股会不期爆发力量”的不安也便顿然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