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亳州游记

亳州游记

花戏楼一绝:木雕彩绘放光华


  大凡到过花戏楼的游人都说:花戏楼的另一半风韵都蕴藏在戏台上玲珑、精致的木雕上了,木雕彩绘是花戏楼不朽的灵魂!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评语。


  花戏楼是大关帝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座独立的建筑。戏楼坐南朝北,舞台前伸,形如“凸”字状,四方有尖尖的翼角,再加上屋面琉璃作铺饰,如果再配 上光怪陆离的戏服,当时的场面会是怎样的一番绚丽景象?由于戏台被封住,无法站在戏台上细细体味,在戏台下仔细观看才发现整个舞台用8根抱柱顶立,竟然通 体没有一钉,300多年来完全依靠着木与木之间穴巢相卡来支撑这个高达10米的戏台,至今依然坚固如初,过去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和那灵巧的手让酒仙赞叹 不已。


  这座舞榭歌台如同大关帝庙的山门之照壁精雕细刻一样,到处是画栋雕梁,上面雕的大多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戏文。檐角下立的8根木柱上也都雕有故事图 案。柱基上还刻有石雕,都是浮雕,内容有人物故事、花卉异兽及各种吉祥图案,与砖雕、木雕相比也毫不逊色,只是它并不是花戏楼雕刻的主题。舞台正中屏风透 雕着二龙戏珠,上悬匾额写着“清歌妙舞”,中间上下场门二额分别写着“想当然”、“莫须有”的字样。台前还悬挂着一幅“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孔演尽 忠奸情”的木对联。舞台两旁小台还有二个侧门,额上题着“阳春”和“白雪”。抱柱之间有两重大枋,枋上垂莲悬狮,隔成两段或三段,每段都是大木透雕,层次 非常分明,其精巧与前门砖雕交相辉映,配饰垂莲、悬狮、鳌鱼、藻井图案;雕刻玲珑剔透,彩绘堂皇绚丽。有上下场门四,屏风透雕二龙戏珠。戏台上方的藻井中 有彩绘九幅,绘有“龙凤呈祥”、“鹤舞朝阳”、“鹿灵献寿”等彩绘图案,虽历经岁月风霜却仍色彩艳丽。戏台的梁柱之上和悬坊之间的木雕,人物数百个,神态 各异,刀法细腻、场面宏大、富有层次、立体感极强,出神入化,堪称极品。木雕的内容主要是三国戏文十八出,比如《长坂坡》、《割须弃袍》、《七擒孟获》、 《击鼓骂曹》、《三气周瑜》、《曹操刺董卓》、《空城计》、《千里走单骑》、《华容道》和《凤仪亭》等等。这些戏文不仅人物形态逼真,战马奔驰如飞,而且 还紧紧配合自然环境,或城池、或山野、或室内、或公堂,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像一张永不消失的“戏剧海报”在招揽观众。在众多的木雕中最动人的要 算《长坂坡》了,居于舞台的上方中间位置,歌颂了赵子龙救阿斗的英勇故事,同时也赞扬了曹操爱将惜才的品德,画面是用一块模板透雕的,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 时在长坂坡的战争场景。由一座关帝庙改成的戏楼,的确有点偶然,想必国内也不多见吧。据当地人介绍,由于当时亳州是贯穿南北水路运输的必经之地,山陕药材 商人的水平高,本领大,能力强,挣钱如涡河之水多得花不完,当时的陕西、山西商人特别崇拜关羽、敬其忠义,于是就共同筹集资金就在关帝庙的基础上修建起造 了为他们提供娱乐、休息的场所——花戏楼。南来北往的药材商人歇息停留时,都爱聚在这里看戏。有画瞧,有戏听,时间长了,人们就把这里叫做“花戏楼”。这 座集歌舞娱乐、宗教祭祀和商贾聚会等活动为一体的场所,现如今几乎找不到当年繁况盛景的影子,原来的戏台现在已经被封死,那个曾经演绎着无数精彩的地方如 今布满了灰尘,只有恍如隔世的戏曲、歌声似乎正从历史的深处飘荡而来,给戏台笼罩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静静的伫立花戏楼下,仰观细品这些精雕彩绘的戏文,蓦然间却让人不禁发笑:亳州乃在一代枭雄曹操的故里,花戏楼上雕刻的戏文竟然是选自三国故事,这不 是在故意揭曹氏的伤疤吗?若曹操九泉有知,不知他会作何感想?家乡百姓如此尽讥讽影射之能事又是什么原因?难道家乡的父老百姓也为这一代奸雄蒙羞汗颜而嗤 之一鼻?后来听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解释说,当时的山西药商财大气粗,推崇关羽的同时也就更加藐视曹操,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雕刻着曹氏短处的戏台一度被曹操 的乡亲们几欲摧毁,后来在各方努力调和下才得以保留。呵呵,这真是: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旅游地图

亳州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