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宣城游记

宣城游记

寻访绩溪胡氏

    绩溪,是皖南山区的一个小县,地处皖赣通衢,东与浙江临安交界,北与宁国、旌德毗邻,西与旌德、太平、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辖7镇4乡,面积1126平方公里,人口18万。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起眼的小县,却向世人昭示了徽州的人杰地灵。有唐以来,名人辈出,今人熟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国学大师胡适、国家主席胡锦涛……使绩溪成为胡姓子孙最为自傲的一块家园。于是,我也来到绩溪,寻访胡氏。

    离绩溪县城10余公里的龙川古村落,是绩溪胡姓的聚居地。据说,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走进村中,龙川溪穿行而过,徽派民居夹岸分布、“黑白分明”、高低错落,倒影如墨、相映成趣。高挑的飞檐、斑驳的马头墙、厚重的石板路、粼粼的波光,一步一景,如诗如画,展示着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村内最著名的建筑当属胡氏宗祠,明朝嘉靖年间由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修建,坐北朝南,三进七开间,总面积1564平方米,集徽派砖、木、石“三雕”和彩绘为一体,尤以600多件木雕最为精湛。宗祠内还保存有徐渭、文征明等名家手迹匾额。胡氏宗祠享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的美誉,1988年1月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是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为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建,石坊流檐飞脊、斗拱花翅,梁、柱前后均饰以龙、狮、鹤、鹿等镂空浮雕,图案优美,技术精湛,是徽派石雕的精品,1986年7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先人创造的辉煌业绩,更激起探询胡氏今人故居的兴致,于是,我们去胡锦涛主席的故居。多次询问,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胡锦涛主席的故居。进村后行不多远,右拐进入一条2米来宽毫不起眼的小巷。小巷很干净,卵石铺就的小路,两侧的墙粉刷的雪白,绝无一般乡村中常见的那种脏和乱;小巷很宁静,似乎很少有客人打搅,走在小巷里,周围静静的,让人享受着乡间特有的舒适。约行50余米,一幢门牌号为10的民居,即是胡锦涛主席的故居。然而,十分遗憾,门口挂着一块文保部门的牌子,上书:“此故居不开放,谢绝入内参观。”我们只能举起相机,寄希望能在镜头中有所发现。

    离开龙川,驱车前往胡适故居。阳春三月,远山近草一片苍翠,沿着皖南绵延起伏的丘陵,行约1小时,始到胡适故居所在地——上庄村。这是一个典型的皖南山村,四周群山如黛,逶迤起伏;村边,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徽派建筑风格的房屋错落有致,密密点点。靠着村民的指点和小巷中蓝底白字指示牌的引导,踏着青石铺就的小路,我们向胡适故居寻去。 逼仄的小巷七转八绕,恰如胡适一生的曲折坎坷。

    胡适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面积不大,约200来平方米,小青瓦,马头墙,三开间,前后进,两层楼。门罩门楼,水磨砖雕。院内收拾得很干净,右侧是天井,前厅摆放着老式方桌、长条桌和几把椅子。中堂正面有“胡适故居”横额,下面悬挂着胡适画像与钱君萄写的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空四海无一人。”

另一侧板墙上挂着胡适晚年的一首题目为《希望》的诗:“我从深山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屋内木墙窗额上全是清一色的兰花浮雕,刀笔流畅,镂刻精细,栩栩如生,满堂溢香。“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反映了主人的立世风格。左厢房是胡适与江冬秀女士结婚时的“洞房”,摆放着一张老式笨重的木床,大约还保持着原汁原味。右边狭小的书房里有宣纸、徽墨,煤油灯,挂着胡适亲笔所题“努力做徽骆驼”的条幅。故居右侧,有一间陈列馆,可以看到胡适先生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文字介绍。

    走出故居,恰遇胡适先生的侄子,于是,便交谈了起来,也使我们对胡适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胡适先生十分勤奋,徽人自是勤奋,有着一股胡适先生所说的“徽骆驼”精神,做生意是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所以,他对白话文坚持不懈,始终用白话文写作;所以,他长于考证,做史学,一部《水经注》,花了十三年;做文学,成就了红学中的一派——考证派;所以,他治学严谨,孜孜不倦,著作等身,获得美、英、加等国的文学、法学、人文学博士30多个,成为了一代大师。

    胡适先生十分儒雅,我从未见到过如此儒雅的学者。看着他的像,清癯的脸庞,眼镜后面透现出来的神色是如此的真切与不为尘世喧嚣所打扰的宁静;得体的举止,映现出一种饱学之士特有的底蕴与修养。正是因了这种儒雅,他坚守自己的思想理念,却又很温和,论战之中常取平和守常之态,一派儒雅风范,决不轻言放弃,但也不剑拔弩张。正是因了这种儒雅,他极力倡导宽容,曾言:宽容比自由更重要,缺少宽容,自由就成了无源之水。

    胡适先生命运多寁。他怀念故土,直到晚年还常常念叨着自己来自皖南山乡,但自14岁离家后,除了在与胡夫人结婚和母亲去世时两次短暂返乡外,始终漂流他乡;他追思故国,但终于客死异地。他并不认同共产主义思想,但一生没有写过批判共产主义的文章,尽管如此,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就对胡适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他曾担任过国民党政府的许多职务,但又屡屡抨击国民党,上个世纪20年代末,他因批评当局箝制人权、掀起现代人权思想大讨论而遭通缉,50年代在台湾又因“雷震案”而当面指责蒋介石查封《自由中国》杂志、打压言论自由的专制行为,至死不加入国民党。结果,成了海峡两边都不讨好的人。

    胡适先生很讲中庸,徽州文化中原本就有着中庸持平,于夹缝中求生存的倾向,胡适先生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至。别的不说,就说他的婚姻吧。胡适先生一生倡导新文化,倡导民主自由。然而却接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也曾想追寻爱情,并且有了意中人,两情相悦,本可以成就一段美满姻缘。胡适先生那一句“等我回来”,让一位痴情女子守侯了一辈子,然而自己却望而却步,给自己,也给她人,留下了终身遗憾。还是蒋公介石送胡适先生的挽联说的恰如其分:“旧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真是如此贴切。

旅游地图

宣城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