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宣城游记
查济位于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厚岸乡境内,距县城约50公里。 所谓查济,其实是“查村”与“济阳村”的合称。 相比皖南那些开发已显过度的古镇而言,查济这个保有大量明清建筑的古村落,当下还算得上质朴。 将查济列为此次皖南之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除了听说那里的古建筑群落颇值得一看外,另有一个重要原因,据说村中居民的先辈是早年从山东济南迁徙过来的,故别有一番会会济南老乡的亲情在里面。 这大概是泾县最西南的一个村子了,自桃花潭镇取道新华乡驶向查济,沿途经过的乡村大多隶属黄山市,愈加印证了古时查济与徽州的一衣带水。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在幽静葱郁的山谷里蜿蜒曲行,查绛的这首古诗始终在耳边萦绕,对查济的期待不言而喻。 过了一个林区检查站再前行不远,便到了查济村。从桃花潭算起,总共不过才25公里,我们却边走边问,跑了一个多钟头。 查济村口的道路呈厂字形,这一撇就是我们来时的道路,上面的一横向东通往厚岸、泾县,结合点即为村口。 查济建村于隋唐,兴于元,盛于明清。鼎盛时期,查济号称四门把关,三塔环绕,三溪汇流。其中许溪为主河道,左岸村名“济阳”,寓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之意,右岸称“查村”,以姓氏为记,两岸合一统称“查济”。据载,盛世查济曾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和一百零八座桥梁。 因何均取一百零八之数?据说缘于查济人景仰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之故。 不幸的是,查济的辉煌随着晚清王朝的衰微而败落,“太平军”的一把恶火,烧掉了查济人几百年的累积。 遭此劫难后,查济昔日的雍容华贵,只能从传说里去回味了。 往昔云集密布的三个“一百零八”,幸存者寥若晨星。只有溪水一如既往地流淌不息,仿佛在顽强地澎湃着查济的血脉。石桥虽不再有百座之众,但仍不时可及,或似悬虹飞天,或似璞玉担山,默默弹奏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韵律。沿溪边信步寻芳,首先吸引眼球的,是“星吾公”屋漂亮张扬的马头墙,层层叠叠,展翅欲飞。 宝公祠坐落于许溪河下游南岸,坐北朝南,前后三进范式,始建于明代洪熙年间(公元1425年)。晚清毁于太平军纵火后,于同治年间重建。现虽略显凋零,却仍不失当年的气派。一进为“凹”字型的门厅、回廊布局,主要供祭祀时鼓乐之用。大大的天井既体现了“四水归堂”的聚财理念,又满足了公共场所采光之需。除厅堂与回廊接角处的两根金柱是用整体青石雕凿而成者外,其余檐柱均为珍贵的独棵楠木制成,柱础石雕尤其值得称道,浑朴中透着精美。 二进为“明伦堂”, 是祭礼祖先和处理本族大事的场所。厅内立有14根檐柱,柱础雕刻图案精美,墙上书有朱熹手体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 三进为寝厅,供奉祖宗牌位之地,庄严肃穆,气派非凡。长方形天井下,有两方金水池,青石护栏分嵌左中右三道五级石陛,烘托出殿堂的威严,颇有点小号金銮殿的味道。厅堂之上安放着几张红木古床,只是石陛顶端拉了围绳以示止步,故不得靠近端详。 寝厅上有“寝楼”,为飞檐式阁楼建筑,四围皆木雕门窗,临窗设有“美人靠”,可惜不得登临,只能在天井中仰视一下而已。但仅此便足以大饱眼福。 “德公厅”屋也被村人称为“举人坊”,藏在一条窄巷里,若不是有热情的村人引路,真容易错过。这是一座始建于元代晚期的楼坊合一建筑,门楼即是牌坊,牌坊即为门楼,与另一座同是楼坊合一的“贞节坊”一起,是查济原有十余座牌坊中硕果仅存的两处。 “爱日堂”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徽派建筑并无二致,但却曾是一座基督教堂。分析起来,这应该是基督教第四次传入中国时的产物,当属晚清建筑。偏僻山村竟有如此规模的教堂,由此可以想象当年查济是何等的繁华,鼎盛时期居有“十万”之众一说绝非妄言。令人生恼的是,如今的“爱日堂”已非寻常之人可以涉足。听陪伴我们游览的村人说,现已被一南京人买了去。留给游人的,只剩下高高的粉墙和冷冷的铁锁。 叹! 查绛曾是那样地热爱自己的家乡,曾有诗吟道:“乌林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不知这位明朝三品大员,若得晓今日风清月明桃花依旧,但家乡的雅居美宅已然改了外姓,会生发何种感想? “洪公祠”已然老朽不堪了,半截砖墙挡住游人好奇的脚步。 较之残败濒危的“洪公祠”,同是建于明代的“二甲祠”保存则堪称完好,正襟危坐,肃穆森然,像足了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近侧的“瑞凝午道”门坊也极有味道,不由来回走了两圈,希冀沾一些吉祥瑞气。 路过一条窄窄的“九思巷”,见到许多美术专业的学生们正在埋头写生。只是不清楚,他们可否知晓何为“君子九思”? “走马楼”当属查济村最具特色的古居,儒雅精巧,玲珑剔透,从骨子里挥洒着厚重的徽州文化氤氲,令人一见钟情过目难忘。 古宅虽然不大,但论其妙处,我只能想出诸如什么“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袖里藏乾坤”之类的俗词,但这均不足以形容“走马楼”的精到与可爱。 在徽州洋洋大观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中,“走马楼”是那种乍看很不起眼,极容易被游人忽略或者错过的类型。窄窄的村巷中,高高的粉墙挡住人们的视线,绝对让人想不到墙内还有那么精致的木雕楼。 宅门极普通,一副不施粉黛的朴实模样,如不是门前摆放的花木盆景奇石雕刻烘托出优雅的氛围,或许人们会越门不入。 进得厅堂,隽永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艺术作品琳琅满目,令人不由地瞪大了眼珠。楼主查先生听说我们自山东而来,同乡亲情溢于言表,亲热地与我们攀谈起来,并应允我们可以扶梯登楼参观。 查先生告诉我们,山东籍著名影视明星唐国强在这里拍摄过电视剧徐悲鸿,许多山东书画名家亦曾前来小住,并留下墨宝。还如数家珍地历数了若干曾经到访过的大师方家,使我们对这座小楼愈加顶礼膜拜起来。 依依不舍告辞了查先生,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查济――这个虽已来过却更加神往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