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宣城游记

宣城游记

安徽篇之“绩溪访古,梦回徽州”系列之一


绩溪地处皖南山区,处宣徽之脊,古称“良安”。境内重峦叠嶂,故有“岩邑”之称。黄山山脉自西入境,天目山脉自东而至,两者在徽岭至从山关一带结合,绵亘中部,将全县分为岭南、岭北。境东临浙江临安,毗邻歙县、旌德、宁国。
绩溪名自:“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此得名。绩溪置县于唐中期(公元766年),至今一千二百多年,文化厚重,人文荟萃,古称“礼仪效邹鲁,秀文媲吴越。”“邑小士多”:唐时名将汪华、宋代文人胡仔、明代尚书胡富、胡松、胡宗宪、云南参政胡淳、清时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大师胡开文、近代文化名人胡适……
绩溪县域面积1126平方公里,城乡人口18万。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人文景观丰富,素以徽派“三雕”盛名于皖南。
三雕博物馆:本馆的馆址为周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50年,修缮与清乾隆三十四年至四十一年,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整座宗祠由影壁、门楼、廊庑、庭院、享堂及奉先楼六大部分组成,呈外朴内华状态。外表白灰马头墙,开砖小青瓦,内则雕梁画栋,玲珑剔透,尤其是祠中的石雕艺术构件尤为珍贵,享有石雕艺术厅之美称,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木雕——人类用木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神农“架木为巢”,揭示了用木的初始,封建历朝统治者更是将用木的规模推向了纵深。明清时期,徽州的民间工匠则尤以木雕见长。徽派木雕手法流畅,刻画清晰,画面华彩却不琐碎,构图舒展,疏密有致,讲究章法,格调温馨而不庸俗。内容多蕴含历史教诲意义或象征家族安康、兴旺的意味。雕刻技艺成为徽派雕刻之典范。


砖雕——砖是用粘土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我国古代人们最早烧制砖于战国时期,在此之前是用土坯作为建筑材料。自东汉起,砖在民间被广泛使用,这时的砖已刻有花纹,此外还有刻印着各种图像的砖。至明、清时期,徽州大量的民间艺人在砖上雕刻各类图案,有亭台水榭、人物、戏文、花卉飞禽……成为徽派雕刻的标志性工艺建材之一。


石雕——作为三雕中的一种,它在绩溪民间比较多见,如石牌坊、石人、石马、石犬、石羊、石栏板、石鼓等。从年代上看,明、清至民国时期较为多见。明代的雕刻线条粗犷大气,清代的雕刻线条则细腻逼真,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雕博物馆内的石栏板,雕刻有牡丹富贵、丹凤朝阳、喜鹊登梅,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奇斗艳的插花,表现力先人对安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多数属石雕中的精品。

旅游地图

宣城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