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宣城游记
胡雪岩纪念馆——位于绩溪县城,纪念馆占地约800平方米,包括两个庭院,原址为建于明代的文昌殿。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书籍和实物再现了胡雪岩沉浮于商界宦海的一生。 胡雪岩,1823年生于绩溪县湖里村,死于1885年,是清朝著名的亦官亦商的“红顶商人”,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他事业鼎盛时期拥有的“阜康钱庄”在全国各地分支多达20多处,资金达2000万两白银,拥有田地上万亩。胡雪岩曾协助清朝著名大臣左宗棠开办洋务,兴办工业。清朝同治年间,胡雪岩在杭州筹备设立了“胡庆余堂”国药号,后来发展成为与北京“同仁堂”并列的南北两大中药业巨头。
在徽州民间广泛流传的顺口溜“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主要是因为徽州介于万山之间,地狭人稠,人均可用耕种面积太少,所以男子只有出外行商以养家。 “民以食为天”,“食”成了问题,也就不得已而为之了。由此就连极不合情理“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似乎变得符合情理了,这也实在是环境逼迫使然。当别的地方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朗朗诵读或是在天真无邪的嬉戏时,徽州的孩子却被父母狠心往外一丢了,丢出去当学徒,学做生意,小小年纪便踏上了自立的征程,去经受风雨磨练,去接受生活洗礼。因此也就有了徽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之说了,徽商足迹遍布九州。 古人经商,讲究商德。徽商是一支贾儒结合型的商帮,“虽为贾者,皆近士风”。更讲究商德修养,“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概况了徽商的商德。 一曰:“货真”。做买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这是对消费者极不负责的奸商行为; 二曰:“价实”。把“口不二价”视为商者之美德; 三曰:“量足”。市场计量,缺尺少寸,克扣斤两,受到消费者之谴责。徽商自觉的以量足为美德; 四曰:“守信”。讲究信用,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以取得顾客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