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邯郸游记

邯郸游记

国都之旅行记(一)邯郸丛台

  摄影协会采风活动酝酿有一段时间了,由于会员各自都存在时间紧、工作又不能耽误的实际情况,于是会长老杲设计的中原国都之旅终于出炉。利用双休日加2个工作日--4天的时间,完成北京--邯郸--安阳--开封的国都之旅。这条线我过去都有经过,这么短的时间作为采风活动能有什么亮点吗?我抱着怀疑的态度。
  然而,由于会长的精心设计,本以为比较枯燥乏味的“冀豫行摄”,却给了我不小的惊喜,不仅恶补了一下华夏古代国都的历史,而且还参观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古迹,确实不虚此行。自然,又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待我陆续整理贴出。
  国都之旅第一站就是邯郸,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首都。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阅兵的场所,如今也是邯郸的象征。我们首先来到丛台参观。

 相传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赵武灵王观看歌舞、检阅兵马操练之地。

    丛台台高7米,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22米,十分壮观,台上有乾隆手书登丛台御笔碑及郭沫若登丛台七律诗碑各一方。台的顶部为据胜亭。该亭建于明嘉靖13年(1534年)。为当时据守邯郸兵备杨彝所筑,其意为“据此者胜”。

亭上书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字,是传说《梅开二度》故事中陈杏元和梅良玉分手决别之外。丛台北面是“七贤祠“。由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三忠祠“和四贤祠改建而成。内塑春秋战国时斯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七位名人塑像。他们都曾为赵国作出过卓著功勋,被称为”三忠四贤”。七贤祠西面是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颇高,还有中国最大的墓志铭。 
  由于正在维修,护城的池水都放干了,没有看到丛台最美的风景,但行走在丛台开阔的阅兵台上,似乎听到了当年兵戈铁马的呼啸的阅兵声响、看到胡服骑射、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丛台记序》的碑刻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