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邯郸游记

邯郸游记

成语故乡游记

    邯郸,是我的家乡,但往往令人遗憾的是,越是自认为熟悉的地方其实越是陌生的。十一长假回家,又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邯郸,才发现家乡原来是这么有韵味的一个地方。
 
    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就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悠久的历史产生了邯郸灿烂的文化和不朽的文明,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因此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这一次,特意游览了位于赵苑公园内成语典故苑,细细品位了一下成语的魅力。
 
1.一言九鼎
 
  走进成语典故苑的大门,便是小广场。在广场的中间有一座铸铁大鼎,其外表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底座上也雕龙画凤。这就是展示成语“一言九鼎”的道具了。
 
 
 
 
 
     鼎在古代为祭祀用的礼具。大禹时期他就采用九州之铜铸九鼎,以示九州一统。鼎在古代一般为铜铸,那么该鼎为何是铸铁的呢?原因有三:其一是公元前513年,赵国缔造者赵鞅曾用生铁铸刑鼎,象征铁的法律不可更改。在此铸铁鼎,便是为了纪念这位赵国先人。其二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邯郸就成为当时的冶铁中心,而今邯郸更是全国的钢铁名城,铸此铁鼎,可以使人感古念今,令人骄傲自豪。其三便是取意成语“一言九鼎”,据《史记》记载毛遂舌战楚王,搬救兵解赵国之围后,平原君盛赞他“毛先生一至楚,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由此三点,所以铸此铁鼎,可谓喻意深远,用意巧妙,令人赞叹。
 
    顺便提一下,照片的背景其实就是“胡服骑射”的铸铁壁画。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令赵人穿胡服习骑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武灵王的这次改革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只是壁画的拍摄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天气阴沉沉的,所以没有照片,就抱歉了。
 
2.刎颈之交
 
    “将相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下面这幅照片就是一座展现赵国文官蔺相如与武将廉颇刎颈之交的将相亭,它把赵国贤臣团结兴邦的豪情深深地烙印在燕赵儿女的心中。
 
 
 
 
 
 沿着这座将相亭一直向里走,就是九曲长廊的壁画,壁画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毛遂自荐”了。
 
3.毛遂自荐
 
    邯郸鸡泽人毛遂长年拜鬼谷子为师,出师后奔平原君府上为门客,自荐请缨随平原君入楚求援而大获成功。
 
 
 
 
 
 出了九曲长廊,沿途就都是一些成语自然石及造型碑,它们大多可直接而形象地表明成语典故的含义。
 
4.价值连城
 
    下面照片中和氏璧的造型就是来展示这块稀世之宝的价值以及赵国蔺相如舌战秦廷,终于完璧归赵的故事的。据说蔺相如当年在秦国大殿上看出秦王并无以城换璧之意时,怒发而冲冠,这就是“怒发冲冠”的来历了。
 
 
 
 
  照片中象形碑下面的文字应该也能看得清。
 
5.赴汤蹈火
 
    成语“赴汤蹈火”通过一块形似火焰的山石来表现,这条成语原本出自《荀子》,原义是“以粲诈尧,若以卵击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意为诅咒狡诈的人如果欺骗贤明的人如遇水火,定会被淹没或烧伤。而如今这条成语的意思已成为决心已下,万死不辞的意思。
 
 
 
 
6.邯郸学步
 
    当年燕国学子在小桥上学步时,照搬照套,不但别人的东西没学会,反而忘掉了自己原来的本领,落得个“寿陵学步,笑煞邯郸人”的地步,实在是得不偿失。
 
 
 
 
7.弹丸之地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8.梅开二度
 
    “梅开二度”源于惜阴堂主人编写的长篇小说《二度梅》。该书写的是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梅父遭宰相卢杞陷害,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祝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 。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陈历经患难,终得圆满结局。“梅开二度”从此广为流传。
 
 
 
 
 这条成语是通过一块造型碑来展示的,其形状既像一棵梅花,又似情意缠绵的两个人,可谓“一意双关”。
 
 
9.一枕黄粱
 
    传说中学子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道士吕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的妻子,中了进士,高官厚禄,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这一枕黄粱后顿悟人生如梦之理的故事,即为“黄粱美梦”。
 
 
 
 
 
 
10.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11.河伯娶妇
 
    展现的是战国时魏国的君主魏文侯派西门豹去做邺县(今邯郸市临漳县)的县令,西门豹割除坑害民众恶俗,将巫婆铲除,带领地方百姓致富的故事。
 
 
 
 
12.煮豆燃箕
 
    据说曹操之子曹植因才华出众遭其兄曹丕所妒,曹丕命他以兄弟为题而又不可带兄弟二字,并且要在七步内成诗,因此曹植便留下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明人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骨肉相残。
 
 
 
 
 
 
13.窃符救赵
 
    这个成语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14.锲而不舍
 
    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5.高世之功
 
    这也是在赵王夸奖毛遂时说的。
 
 
16.管窥锥指
 
    “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从竹管里观察天,怎能了解天窨有多大?用锥子来探测地,又怎能知道地究竟有多厚?所以,形容见识狭小,就叫做“管窥”,或叫做“管窥锥指”。
 
 
17.贫贱之交
 
    东汉初年,刘秀起用西汉时期的侍中宋弘,并升他为“太中大夫”。刘秀的姐姐守寡并看上了宋弘,刘秀想把姐姐嫁给宋弘,问宋弘对“贵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只好放弃。后形容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18.田亩改制
 
    字体不太好容易人哦!说的是土地方面的改革。
 
 
 
 
19.旷日持久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20.下笔成章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事说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几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形客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其实,邯郸的成语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同赵国及邯郸历史相联系的成语典故多达50余条,上面提到的,只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一些,通过这次的游览,我真正感受到了成语之乡的文化底蕴,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有机会的话,欢迎大家来邯郸游玩。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