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龙湖公园上篇
公元2006年,流淌几千年、有“邯郸母亲河”之称的滏阳河,在流经邯郸市区繁华地段的河东岸边,生长出一颗璀璨夺目、光彩迷人的冀南明珠——龙湖公园。
龙湖公园,南临人民路,东临滏东街,北依丛台路,西靠滏阳河,面积约有百万平米。

龙湖之水,源于滏阳河,归于滏阳河。入于西南,流向东北,成湖于中,出于西北,雄卧如龙,故有“龙湖公园”之名。
游龙湖公园,素描叙之,有三门、三湖、三岛、十一桥;有龙桥——“水上长城”、“水上迎客松”、“音乐灯光喷泉”——水幕电影、荷塘日色和龙头石等20多处不可不观之绝妙景点。
门 之 篇
龙湖公园共有东、南、北三门,三门“品”字而立,成三角形。门门有奇石、怪坛、异园。
东门面向滏东大街,南北宽约百米。门口46颗“冒号石”俯首门前,躬身迎宾,。进门可上“日坛”。清晨上坛,回眸东望,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朝霞满天,火红一片。上坛前行,一簇“火把石”“熊熊燃烧”,常年不熄,象征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千载万年。

南门面向人民路,古如罗马圣殿。24根6米多高的闪光石柱,四排六列,高高耸立,巍蔚壮观。进门上坛,20多棵松柏伫立两边,夹道欢迎。坛坛花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花坛形状,有矩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直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正中大花坛内,一尊形象逼真的“骆驼石”,头东尾西,像在大漠沙海中艰难跋涉,驼铃叮当,如响耳边。骆驼之坚韧不拔、任劳任怨、抵风抗沙、永远向前的精神,令人赞许喟叹。此乃南门首观之景。
面向丛台路的北门,钢筋铁骨,弯如弓箭。一尊“珊瑚石”,昂首挺立门前。进门南去,如上“天坛”,坛东南角,一尊“鸳鸯狮石”,惟妙惟肖,紧紧相拥,亲密无间,譬喻人间爱情,天长地久,永恒不变。
游园分别进三门,看点游序各不同。有游客语:“东门先看桥,南门先看湖,北门先看山”,似有道理。

桥 之 篇
东门进园,西行百米,便是“龙湖公园第一景”——“水上长城”——“龙湖栈桥”——“龙桥”。
“龙桥”如龙,桥面参差错落,桥体弯弯曲曲,足有百余米长。东南——西北向,腾跃飞跨龙湖之上,连通东西陆岛。龙桥集众桥所长,因地适宜,独具特色,可谓“当代鲁班之杰作”。龙湖公园十一桥之首,非她莫属。
东门上桥,一桥两面,南北两路,南低北高,相差五个台阶。高低桥面间,嵌有四个梯形花坛,东西有三,南北有一,由东向西,由大变小,由宽变窄,由短变长。北路需上三级,各升五个台阶,方可达桥之顶峰;桥南路则先下两级八阶,再上四级共二十阶,可在桥顶峰与北路游客汇合。上桥南路,桥水相吻——水面桥面,面面相贴。桥最高处,南北长四十步,东西宽十二步,桥顶与水面,落差足有三米有余。游客乘船荡舟,可畅行于桥下湖面。也可在桥下,观“龙桥”之雄姿。

西侧下桥,则需经过三个桥面,共十六台阶,方可上岛,颇有逛完泰山天街,心满意足、悠闲自得地徒步走下十八盘之感。
龙桥桥面,错落四级,桥体共有,四个转弯。桥两侧,栏杆栏墩,高低上下,凹凸连连,远处望去,酷似古长城上的城垛和垛眼,故又谓之“水上长城”。桥南侧贴水桥面,有133栏垛,90垛处拐弯,40拐,48再拐,83还拐,38后上岛,共计342栏垛;由岛上桥,北侧栏垛,50垛转,80垛转,桥顶向东56垛三转,向南66垛,再向东53垛,向北12垛又向东15垛,共332垛,方可登陆上岸。
如站在湖的南岸,远远望之,此桥酷如湖水中腾空跃出的一条巨龙,巍巍壮观,故名“龙桥”也!
龙桥桥面共有11条“光棍汉”“草帽灯”,哨兵似的伫立在桥面转弯处。脸蛋白白,草帽圆圆,身材黑瘦。无论白天黑夜,风霜雨雪,酷暑炎夏,它们总是一言不发,昂首挺胸,坚守岗位。
桥下湖水之中,近百根桥墩,三个一排,数个一列,如“水中兵马俑”,托举着“水上长城”——“龙桥”,无论风吹雨打,惊涛骇浪,岿然不动。

桥之栏杆,橙黄木质,扶摸之感,十分舒服。
每个桥垛,都如一把舒适的石椅。游客累时,可坐其上,伸伸懒腰,喝口饮料,享湖面之清风,望远处之高楼,听桥下之水声,聊心底之故事,好惬意!好爽快!好悠然!好自得!真乃人间仙境,不醉才怪!
游了“龙桥”,逛了“水上长城”,园内还有十桥可赏玩。其中有七桥与龙桥同向,三桥皆为“小赵州桥”。
园之西南有二桥,一孔拱桥,一孔工桥,宽窄各不相同,均长三十多步;
园之东北有四桥,其中“竹园岛”(东岛)东有二桥,一桥古香古色,一桥现代洋气。两桥之间,百米河道,两岸树林茂密,树种繁多。风声乍起,林涛阵阵。东岸“深山老林”,西岸则松柳竹杨,姹紫嫣红,奇石怪状,蛙声如歌。

西有一“廊桥”,又曰“青藤桥”。此桥长不足二十米,桥面两侧,各有凹凸形条状木蹬九个,可供游人小憩。小憩之时,听蛙鸣鸟唱,闻花草之香,看碧波荡漾,悠然间,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留园,无锡的同里、周庄,便会在脑海中闪现。
园内最小之桥是“小庐山”下,“石湖”之北,长三步,宽二步,桥面平缓的一孔石桥,与“独木桥”相对应,权且叫它“独石桥”。
“西岛”(“小青藏高原岛”)北侧,在弯弯的东西河道上,有一孔小巧玲珑、桥面陡峻的拱桥,桥面卵石光滑,桥高约有丈余,桥宽只容二人,且只有相互搀扶,小心翼翼,方可攀上桥顶,下得桥来。故不妨叫它“恋人桥”“夫妻桥”“鸳鸯桥”或“情人桥”。
“西岛”西侧还有一小桥,长十步,宽四步,东北西南向。距水面一米左右,桥面两侧,有木条椅可坐,如火车箱内的硬座一样。
如此,东有“独石桥”,西有“鸳鸯桥”,二桥遥相呼应,一桥土气,一桥秀丽。过小桥,赏风景,“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古诗句,让人过桥必思,睹桥必吟,一悲一喜,一哀一乐,心情迥然不同。
园之西北的三孔吊桥,长三十步,宽七八步,由两根拱形钢管吊起,宏伟壮观,乃桥中精品。

湖 之 篇
龙湖公园内,湖水面积约有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一个主(母)湖,两个子湖。母湖居中,两个子湖分别在公园的东北、西南二角。
主湖,湖面宽阔,湖水清澈,微风拂去,涟漪不断,碧波荡漾。各色小船,嬉戏湖上,犹如色彩斑斓的珍珠,在湖面飘荡闪光。
清晨,东方红日,倒映湖中,波光粼粼;中午,烈日当空,湖面热气腾腾,云蒸雾罩;傍晚,夕阳如火,湖面一片火红。雨天,湖面白茫一片,如烟雾缭绕。“浓妆淡抹总相宜”,好一个邯郸的“西湖”!晚上,公园四周高楼上的霓虹灯,在湖中闪烁,又如香港夜幕下的维多利亚港湾。

主湖中心,是巨大的音乐灯光喷泉(水幕电影)。正中主泉,昂首挺胸,粗壮有力的双臂,东西伸展。双臂之端,分别是两个直径二十多米的圆形子喷泉。
四个圆形子泉,依偎在主泉的身边,玩心难收,戏水不归。
主泉喷涌之时,水柱高达百米,直刺星空蓝天;
五泉之水,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亮相造型,千变万化,五彩缤纷,变幻莫测。如放水幕电影,则更加美轮美奂,色彩斑斓,如入梦境,让人留连忘返,夜不思归。
伫立在主泉四周的八个巨大音箱,悠扬的音乐歌舞之声,时而细如缕缕纱丝,时而急如暴风骤雨,震耳欲聋,直冲云端。在湖面,在园内,在城市上空,久久回荡,余音袅袅,飘向远方。一园之林,满湖之水,无数游客,皆随之起舞。颇像西方的“狂欢节”。

主湖的东北、西南各有一个小湖。东北小湖,奇石嶙峋,遍布四周,可谓“石湖”。石湖之中,楼影晃动,树影婆娑,石影绰约;西南小湖,十分幽静,可谓“幽湖”。主湖西南,仰首西望,林木葱翠,忽然间,好像到了青岛、威海,抑或是大连,杭州。湖水之中,高楼挺拔于蓝天,掩映于森林;湖水轻轻拍岸,空气沁人心脾,怎一个“爽”字了得?
主湖南岸,七弯八坛,弧形岸线,东西千米。11个“黑衣人灯”、27个“绿衣人灯”点缀其间。南岸,乃观湖、赏泉、望桥的最佳之地。
主湖东、西、南三岸,皆可乘船。春夏秋三季游园,均可到湖中荡起双桨,浪漫一曲,潇洒几番,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日月之下赏荷塘,不用千里去苏杭”——主湖西岸的荷塘,是龙湖公园的必游景点之一。荷塘六弯十塘,南北长约百米,西高东低,三个阶梯。塘中有三个“跳石桥”,每桥有八石立于塘中,踏跳其上,皆可过塘,故称“跳石桥”。清晨游荷塘,时机最佳,景色最美。塘塘碧水,池池绿色。荷叶圆圆,如日如月,平展展,静悄悄,躺在水面,似仍在梦中。叶上水珠,滑来滚去,阳光之下,晶莹剔透,光彩熠熠,如珍珠颗颗。荷叶之影,铺在塘底,斑斑驳驳,隐隐约约。东来红日,跳入塘中,晃晃悠悠,闪闪烁烁。耀人眼目,金光四射。

天上塘中,二日争辉。有一玩童,俯身伸手,塘中捞日,久久不得。游人窃笑:“古有猴子捞月亮,今有孩子捞太阳”。其母哭笑不得,乃讲“猴子捞月”。听罢故事,玩童转悲为喜。坐于塘边,双脚一阵扑腾,搅乱一池清水。
亦有父母,携子带女,手持小小网兜儿,在塘中捞来捞去,捕虾捉鱼。
塘面,燕雀飞来飞去;塘中,青蛙歌唱不止。
等到秋天,满塘荷花,婷婷玉立,景色必将更加美丽,更加迷人。
……。
吾以为,龙湖公园的“荷塘日色”,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各有千秋。只是本人笔拙,难绘其景色之绝美。
游龙湖公园,赏荷塘日色,情趣盎然,别有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