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本来不在此次行程之中,但一系列的变故使我与这只沧州市徽上的雄狮有了一面之缘。在京福高速路河北境内,有一个明确的标志指示这个出口前往“铁狮子”。出了京福高速转上石黄高速,向东前进不久才发现指示“铁狮子”的路标没有了,难道走错路了吗?经过向路人和服务区工作人员询问,确认没有走错路。继续前进。在沧州东出口驶出石黄高速,继续向东盐水方向行驶约5公里左右,经过再次向当地老乡问路后,终于拐进路南的一条小路后发现了我们的目的地。
沧州铁狮子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采用“泥范明浇法”铸成,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宽5.35米,身长6.30米,身高6.6米,体宽3.0米,重约40吨,素有“狮子王”的美誉,一千多年来,它饱经沧桑,在古沧州,它曾被当成神物供奉,享尽了香火;在烽火连天、哀鸿遍野的战乱年代,又经受了刀戈的砍杀,在狮体内外斑痕累累。
铁狮子又名镇海吼,它是古代沧州人民战胜自然,现在铁狮子已成为沧州的市徽。铁狮子采用泥范明浇法铸造而成的,铸造时在身上留有很多铭文。它的铸造比美国和法国的炼铁术早七八百年,所以铁狮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打开世界冶金史就有沧州铁狮子,由于沧州铁狮子具有较高的科研、历史和珍贵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技术、雕塑艺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资料。
由于体魄宏大,造型雄传,文物价值甚高,但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铁狮子腐蚀严重,多处破损,狮身下沉,新中国成立前,曾建亭保护,未能根本改观。1984年11月将铁狮子向北移位8米,抬高近4米,经称量铁狮子重40吨。我国北方的著名文物有句俗话“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景点门票10元
据三三年修订的《沧县志》记载:铁狮,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
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上各有“狮子王”3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7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5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湮灭不全。后有识者谓是《金刚经》文。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曾见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体为古隶。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此,以镇州城。后有考据家辩云:罚罪人之说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狮既在开元寺前,且背负巨盆,当既寺中物。或李云捐造以壮寺观者,是说较近理。又云:背负之盆作莲台形,或原有佛像未可知,然不可考。或以东光县之铁菩萨像,实之非是。清嘉庆八年三月,大风倒地,口吻、腹、尾俱残缺。据郡人张[品下加山]《幞沧杂记》,又有相传康熙初年,有怪风自东北来。
风过狮仆之说,然其它所记,较前为祥。光绪十九年,署州事宫昱遣污者扶起,以砖石补其残,然已失原状矣。
参观完“铁狮子”出来被工作人员告知,向东走50米,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参观,这就是“金钱库”。
金钱库的门口还挂着陈旧的“旧城文化展览馆”的标牌,从外面看其貌不扬的金钱库,里面居然还藏着令人惊讶的“财宝”。
金钱库,当地俗称“铁钱库”。铁钱堆主体埋于地下3米深处,据记载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曾挖出过,因当时的冶炼技术无法将其熔化,故又重新掩埋起来。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当地对铁钱俗称铁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大铁驴埋在地下,非亲哥八个才能挖得出来,当时旧城内有一家兄弟七人,想去试试,就把姐夫叫上凑成哥八个去挖铁驴。当驴腿露出来的时候哥八个两人一组,抱住铁驴的四条腿往上抬,可是有姐夫的那组的那条驴腿就是抬不起来,这是老三着急地说:“姐夫你使劲呀!”这一声不要紧,“吭哧”整个铁驴又陷了进去。
直到1997年又进行挖掘。被挖掘出来的古钱堆平均厚度为80厘米,呈不规则状,重约48吨。
由于年代久远,铁钱已锈蚀成块,古钱圆形方孔,一般厚度为4毫米,有少数古币字迹依稀可辨,其中有“大和通宝”系唐朝文宗(827—835)年间铸印,“大观通宝”、“政和通宝”则铸于北宋徽宗年间。据有关人士推测,当时此处可能是国家造钱的地方,故有“铁钱库”的说法,但至今无准确资料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