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古沧州-铁钱传奇
“铁钱库”,一个多么吸引人的名字啊!铁钱库的门口自然是有一对儿石狮子把门,大门的柱子上还挂着陈旧的“旧城文化展览馆”的标牌,从外面看其貌不扬的铁钱库,里面居然还藏着令人惊讶的“财宝”。
进入大门,看到一个硕大的铜钱就像是影壁矗立在院子中间,显现出了铁钱库馆的主题。进来后,只见空旷的院子里地上有一大块“石头”很引人注意。走近一看,原来却是一大块由无数枚各种铁钱币凝固成的大铁砣子(后听说有七吨重),上面残缺不全的铁钱大多还保持着原始模样,古币圆形方孔,币厚为4mm。近前看,有些还可依稀辨认出上面铭刻的年代字迹。有北宋年间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和“政和通宝”等。不同朝代,时间跨度三百余年的货币何以大规模地出现在一起,这成为古铁钱的谜团之一。而在它身后的展室里,还陈列着几个更大块的“铁钱石”(我一时想不起还能用更好的词汇来形容它?)这可真是无价之宝啊!
看了相关资料才知道,铁钱库是当年钱库遗址。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当地对铁钱俗称铁驴,其中铁钱库又称铁烘炉。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大铁驴埋在地下,非亲哥八个才能挖得出来,当时旧城内有一家兄弟七人,想去试试,就把姐夫叫上凑成哥八个去挖铁驴。当驴腿露出来的时候哥八个两人一组,抱住铁驴的四条腿往上抬,可是有姐夫的那组的那条驴腿就是抬不起来,这是老三着急地说:“姐夫你使劲呀!”这一声不要紧,“吭哧”整个铁驴又陷了进去。据记载1958年大炼钢铁时曾挖出过铁驴,因当时的冶炼技术无法将其熔化,故又重新掩埋起来。直到1999年7月,政府组织人力对铁驴进行了挖掘考察,才发现,并非铁驴而是一堆铁钱。被挖掘出来的铁钱堆置于青方砖上,平均厚度为80厘米,呈不规则形,重约48吨,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铁钱已锈蚀成块。当时,铁钱堆置的青方砖上留有铁钱的印痕,人们有说这也许就是铁钱模子吧?人们以为青砖底下会有什么东西,让许多民工扒开青砖往下挖了好几米深,可什么也没有找到,只好作罢。这 48吨古铁钱横卧南殿中,就像一座黑黝黝的小山。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铁钱已经锈蚀成块。最大的一块有七吨重,由于太重不能拖入殿中,不得不放于院内阶下。
一般认为宋代铁钱只在南方流通,而这批铁钱的出土不但说明北方也曾使用铁钱,而且可能也铸造铁钱。这一发现足以改写我国的钱币史。对于当地为什么会有“哥儿八个挖铁驴”的传说,那可能是“铁炉”误传为“铁驴”了。沧州在唐宋时期铸造技术很发达,沧州铁狮子就代表了当时铸造的最高工艺,在旧州城应该有一些古代的铁炉存在。规模如此庞大的古代铁钱聚集此地,不仅国内罕见,恐怕也举世无双。这批钱何以齐聚沧县,由于没有权威的解释,古钱来历一时众说纷纭。古铁钱再次成为千年不解之谜。
面对这么一大堆古钱币,我终究还是忍不住啧啧称叹,倘若古时某人有幸挖掘,那他岂不是亿万富翁了,摸一摸古钱的锈迹或许你没什么感受,但是你想一想这是成堆的钱时,你的心跳是否会加速呢?不过,春节期间络绎不绝的八方游客,却让这批铁钱真的为当地百姓带来了财富。
铁钱库的东侧有一堆红色的杂草,我起初并未在意,偶尔看到墙上的介绍,才知道这就是当年穆桂英率领宋兵抗击金国时生产杨宗宝的红衰草时,感到很有意思,也不知是否真有其事?衰草本身并无特异之处,只是慕桂英十月怀胎仍征战沙场又坚韧不拔,勇敢地产下一子,其气魄,其强悍,其坚韧,我始终无法想象,如此巾帼英雄,率兵出战、坚韧独立、勇敢凶悍是不是足以令古往今来所有胆怯懦弱卖国求荣贪生怕死的小男人们汗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