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阳泉游记

阳泉游记

狮脑山游记

写在前面
     从家回来有些日子了,本来早该写这篇游记了,无奈这些天一直头晕,自我诊断为乙醇中毒加感冒,反应那是相当迟钝,每天只能祈祷着过马路别撞了汽车上厕所别认错门吃饭别把饭喂到鼻子里……哪还顾得上写游记?今天终于见好了,嗯,也该好了,年纪轻轻哪能老是病呢?那就写吧。
关于狮脑山
     在家乡阳泉,客观的说,狮脑山也算是能拿的出手的景点,虽然谈不上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但由于它的历史意义,却也别有一番风味。狮脑山是当年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的主战场,彭老总曾坐镇指挥,杀的小日本哭爹喊娘……

     为纪念“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1985年 4月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报请中共山西省委批准,决定在狮脑山主峰兴建“百团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座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圆雕、两座题字碑、四个烽火台和长 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组成,于1987年6月30日建成。高40公尺的主碑,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主碑的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 词。彭真的题词是“战绩辉煌,永垂史册”;徐向前的题词是“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薄—波的题词是“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 诸史册,永放光芒。”
     第一座题字碑正面是“百团大战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镌刻着“百团大战示意图”。第二座题字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
     整个纪念碑建筑群,结构严谨,美观新颖,气势雄伟,威严壮观,反映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的宏伟气魄。在纪念碑周围是林木繁茂的狮脑山森林公园。公园内 建有供人们游览和休息的狮子阁、钟亭、蘑菇亭,还有修复了的禅岩、蒲台两座古寺,使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狮脑山峰更加壮丽、秀美。
 
     1997年,百团大战纪念碑(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其真正成为阳泉乃至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这里,春日山 花烂漫;夏季凉风习习,浓荫蔽日;秋来天高气爽,红叶遍野;冬季银装素裹,万绿丛丛,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森林公园,成为阳泉人民和八方宾客旅游踏青、登高望 远,鸟瞰市区全貌的惟一景区,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上山
     7号晚上下了一场大雨将混浊的空气洗的干干净净,8号起来于是秋高气爽,上午出去竟然能清晰的望见狮脑山上的纪念碑!这应该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这些年 由于自然环境每况愈下,纪念碑也委实越来越模糊,于是狮脑山也渐渐被我淡忘了。我突然有上狮脑山的欲望,我喜欢看秋天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好不漂亮,车票 是8号晚上的,我还有半个下午的时间,够了。
     顺便说一句,这是史上第一次一个人旅行,弟弟上学,爹妈上班,老同学也都上班。
     到了21路终点的时候,纪念碑愈发清晰了,可接下来的5公里山路是没有车的,得瑟一回,打车吧,时间宝贵,跟师傅讲好了,不打表,8块,呵呵,原来阳泉还 是有许多美丽的东西。路上和师傅攀谈起来,我说我上次来还是98年呢,他便很热心的向我介绍8年来的变化,喏,上山的山路都硬化了,还装了路灯;半山腰修 了个茶馆,档次颇高;山脚下的人民英雄纪念馆国庆前才剪彩……我问门票多少呢?他说收了一段时间,但客流太少,又不收了。还说山上不敢开发了,因为下面挖 煤挖得很空,不敢再修建什么景点了,这些让我不安了起来。
     来到山脚放眼望去,石阶上空荡荡的,但也落得清净,开路吧,一路上时而山风徐徐,夹杂着各种植物的草香,时而斑斓的树叶飘落,时而阵阵鸟鸣,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妙。
     半山腰仰望钟亭,看山腰上烂漫的野花:

终于到了3/4的山腰,纪念碑也越发明晰了:

但眼前的景象着实让我很心痛,“钟亭出现裂缝,严禁入内”!裂缝深深深几许!?
     钟亭是去不了了,记得小学那次来扫墓,我和刚蛋儿还在那里的石柱上刻过“XXX到此一游”。狮脑山的钟亭就像南京灵谷寺的灵谷塔,虽不大,但是“风景这边独好”,几乎能看到阳泉市的全景,是拍照的好地方。想到若干年后钟亭所在的山峰可能会坍塌,钟亭也会永远的消失在地球上,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怜悯。
     继续上山,已经能看到一半以上的纪念碑了,山风也越来越大(也为我后来的“乙醇中毒加感冒”埋下了伏笔),再回头望一眼钟亭,不想了,继续,终于到了山顶。

    Cool!偌大的一座山,只有我一个孤独的游侠,山风,阳光,蓝天,秋凉。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美丽,从未体验过的美。我从不认为我是孤独的,但此时此刻,终于尝到孤独的滋味。
     纪念碑,谈不上伟岸,但很有气势:

来张全景,这张绝对宝贵,画面里一个人都没有:

  “母亲”圆雕,是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个伟大的英勇不屈的女性形象,记得小时候N多人争论她到底是谁,有人说是刘胡兰,我们都信了,呵呵。背后是“长城”。

    匆匆走了一圈,发现没什么大变化,山依旧,景依旧。也许是秋天的缘故,也许是人少的缘故,唯一发觉的变化是凄凉,或者,与人的心境有关系吧,唯心主义就是这样的。
下山
     下山时看到几个上山的游客,tnnd不早点上来,害得俺想留个影都没人合作,有些郁闷……

   俺就是从那时开始头晕的,为了赶时间,在山上走马观花,出了一身汗,下山路上山风一吹,瑟瑟发抖,冷啊,越发走得快了,赶快回家,再看一眼美丽的钟亭,下次来恐怕就看不到了:

     记得有朋友曾“称赞”我忧国忧民,可能吧,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痛心,却无能为力。想起上山时司机师傅说的,山下面是个大的矿坑,已经被挖空了!这么说游客爬山爬的只是是悬空的山的躯壳?这样的躯壳又能矗立多久?有这样一座躯壳,是不是还有许多不知名的?……
     阳泉的煤炭产业相当发达,全市有三成的人工作与煤炭相关,阳泉也是官方统计的全国第三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不得不承认这让许多人的生活得以继续,让城市得以发展……可是,煤总是会挖完的,煤挖完了,那三成的人做什么呢?当一座座秀丽的山峰都沦为躯壳的时候,我们还剩下什么?

阳泉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阳泉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