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阳泉游记

阳泉游记

藏山游记


 

    藏山, 古名盂山。坐落在太行山西麓,盂县城北18公里处长池镇藏山村东的重峦叠障中,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得名。

    藏山,千峰叠障,万壑含烟,危岩若削,洞穴幽奇,松柏参天,涧水潺湲,山光水色瑰丽,风景四季宜人;古刹建筑,格局绝妙,疏密得体;所有楼、台、殿、堂、亭均依山傍壁而筑,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使人如在画中,似入仙境。山以史传,史以文传,藏山汇中华儒家文化于此藏孤胜境,因此有晋东第一名山之美誉。 
   

    山曰“藏山”,盖以藏孤得名也。据《史记·赵世家》等典籍记载,春秋时,晋国景公昏庸无能,宠信奸臣屠岸贾,让其当了晋国的司寇,执掌兵权。屠与晋国大夫赵盾不和,设计加以陷害。晋景公轻信谗言,派屠带兵抄斩赵家。大将韩厥得知消息后连夜到赵家,劝赵盾逃走。赵执意不从。赵盾死后,躲在宫中的妻子庄姬生下一子。赵家心腹家人公孙杵臼、程婴和大将韩厥积极营救孤儿。程婴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交给公孙杵臼抱至阴山,并向屠岸贾告发。屠马上率兵赶至阴山,找到了公孙杵臼和婴儿,残暴地杀死杵臼,并摔死了婴儿。韩厥乘机叫家人装成山野医生进宫看病,带出了孤儿,交给程婴。程婴抱着赵氏孤儿,从今晋南绛县一带,辗转千里逃至盂县境内的藏山,在一处山洞内避难15年。15年之后,孤儿赵武在程婴、韩厥的帮助下终于报仇雪恨。后人为祭祀赵氏孤儿及韩厥、程婴、杵臼等忠臣义士,遂在藏山立庙祭祀,代代香火不绝。


   进入藏山胜地,首先给人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

  “龙凤松”位于藏山风景区入口处,因两株似蟠龙倚凤的古松而得名。“龙松”伏地而生,似虬龙蟠曲,呈仰天长吟之状;“凤松”袅娜倚立,似倚凤展翅,呈凌空翱翔之姿。千百年来,龙凤二松经历无数风吹雨打,始终守护着这片圣洁的忠义之地,现今,虽然他们已经枯死,但是当年蟠龙意气风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尚存,倚凤巾帼不让须眉,红颜不老的风姿蟠犹在。“龙凤松”,它们的忠魂会一直守护者这片忠义圣洁之地。
  

  “饮马池”泉水汩汩,清澈见底,相传为当年为程婴、赵武饮马之处。相传程婴、赵武逃至此地,人困马乏,饥渴难耐,而后追兵将至,良驹为救主用蹄刨地而泉出。试想马尚刨地起泉救主,程婴杵臼又是何等的忠臣义士?
   

  “笏峰”面祠南耸,奇峰突起,剑石冲天,似诉赵氏苦难。
   

  “日落晚照”位于东峰半山腰,有一凹地,可反射夕阳余晖使满山处于红霞之中,相传此等胜景只出现过数次,赵武报仇雪恨之时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一次。“日落晚照”,天光胜景,正指含冤得雪,忠义得彰!

   “藏孤洞”,僻静幽谧,温馨可人,是赵氏孤儿当年藏身之处。

   “滴水崖”,位于东峰山麓岩穴内,涧水四季不绝,水从崖缝低落,清亮而冰凉。滴水似泪,父死家亡,母子离别,心痛的泪;无家可归,奔波流离,心酸的泪;含冤得雪,以高父母在天之灵,心慰地泪!


    初到藏山,确是没有山水瑰丽,风景宜人的感觉,但是当你经历了赵氏孤儿这段历史,你会感觉到藏山,风含情,山含悲,水含泪,林含愁,峰含志,洞含暖,亭台楼阁含慷慨,云雨春秋含悲歌。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藏山,山不在秀,林不在美,水不在灵,但是它却见证了一段忠义刚烈的历史!
   

    公孙杵臼,赵家的门客,为了保全赵家的骨肉而死于乱刀之下,成就了一个“忠”字。

    程婴,赵武父亲的知交,为了保全赵家的骨肉而舍弃自己的亲子,忍辱负重,当赵氏沉冤得雪的时候,他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最终使其自刎而死,成就了一个“义”字。

    藏山,见证了一段“忠义”的历史佳话!忠义,是我们应该领悟的!

阳泉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阳泉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