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长治游记
浊漳河边,小小村落,毫不起眼的山旮旯里,居然掖着两座“国保”。侯壁,这个村子还真不简单。 进村的路很美,芳草清流,山青树绿,河岸岩石呈丹霞地貌,泛着淡淡的红,光光滑滑,蜿蜒着向远方叠来折去,十分好看。 “回龙寺”大殿孤零零立在村头坡地上,残破的院内长满了蒿草杂木,一副久无打理的模样。大殿三开间,单檐悬山顶,金代建筑,斑驳的土坯墙体已有部分开裂塌落,露出原本包在墙里的硕大立柱。 仅存的回龙寺大殿 大殿保有许多早期独特做法甚或孤例,如柱头不施普柏枋,阑额至角柱不出头,游离于真昂假昂之间独特的昂的做法等等,都是研究早期建筑地方工艺手法的珍稀实例。 回龙寺大殿柱头斗拱铺作 回龙寺大殿斗拱 做法独特的昂 或许就是凭借这些,其貌不扬破旧不堪的它,才入了专家法眼,荣膺“国保”之列。 据说殿内尚存有清代壁画,可惜门锁着,不得进去一观,甚为遗憾。 回龙寺大殿 清光绪二年重修碑记 “夏禹神祠”藏在村小学后边高高的土垴上,长长的石阶坡道,给神祠增加了几分庄严和神秘。 山村一隅 走近夏禹神祠 不巧的是,神祠同样大门紧锁。我们在村里找了半天,也未找到掌管钥匙者。村民告诉我们,这个时辰都在坡里收玉米呢,要到晌午吃饭时才能回来。 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几番周折找到了村支书,本想能打通村支书的关节,不成想村支书一句“有介绍信吗?”轻而易举地就将我们拒之门外。 都这年头了,介绍信在这儿居然还好使,哪儿料得到? 据说大禹治水时,在上党地区留下了不少足迹,所以在长治有不少大禹庙,侯壁夏禹神祠是其中之一,正殿是元代建筑,有资料称建于元至元二年,说院内的碑记上有记载。不过,元代有两个至元年号,差着几十年呢,究竟是哪一个,进不到院子里去考究,只好继续糊涂着。 夏禹神祠山门和影壁,乡土气息浓郁 神祠大殿侧立面 到底是带着诚意顶礼膜拜来的,终究还是有所收获。“夏禹神祠”西侧墙角塌一缺口,从缺口处,可窥见正殿月台雕刻精致的须弥座、山门二层的倒台戏台等建筑,正殿精美的彩绘斗拱,张扬的悬山大屋顶,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借着墙的豁口,我们相互扶着,高举相机,草草盲拍了几张片子。
可窥到神祠内貌的墙豁 神祠为一进院落 怪不得网上见到的照片,好多都是这个匪夷所思的构图角度,赶情都是此类“爬墙虎”的作品啊,呵呵! 神祠山门的倒座戏台 雕刻精美的月台须弥座 老山参——离开侯壁的时候,总想找个词形容一下村里的这俩宝贝,想了几个都不合适。冷不丁踢到一个长满须根的干枯萝卜,一下了就想起了这个词。 正殿斗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