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长治游记
因修路经过两次翻山越涧的艰苦绕行,抵达辛安后仍无法直达潞城,还得绕行,真有点背气。好在对这一带还不算陌生,绕行途中亦不乏可看景点,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文庙即是其中之一。 李庄建在一片山坡上,进村就是爬坡路,坡度还不小。一路开上去,找到平地停下车来,面前最打眼的那片古老建筑就是文庙,元代的,1986年第二批“省保”。 意念中,但凡一个保有古寺庙的村落,就是一个有信仰的村落,一个值得敬重的村落。李庄这样一个小小的村落居然建有文庙,就愈加令人景仰了。 走近一看,文庙门额上留有“李庄完小”字样。原来,李庄文庙早年也是做过学校的。想来当年的文庙肯定是李庄最好的建筑,用最好的房子办学堂,李庄人以此为“尊师重教”做了最好的诠释。 非常不巧,文庙院门锁着。打听了门前几位玩纸牌的悠闲老者,结果令人失望:还是由于秋收忙碌的原因,找不到掌管钥匙之人。无奈之下,只好围着文庙转圈,试图从各个角度拍下几张照片,也算是管中窥豹吧。 正当我们有些沮丧有些不甘时,令人惊喜的转折出现了。 也许是为自己村里拥有这样的大庙而自豪,也许是被我们千里而来朝拜的诚意所打动,一位热心的大姐引领我们,通过一条非常规途径进入文庙院内,让我们终于得以近距离地细细端详这座神圣的殿堂。 李庄文庙为一进院落,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东西两侧各有耳殿两间。 南有大成门三间,据说系由原倒座戏楼改建而成,但由于前些年这里改作学校,所以这个所谓的“大成门”,和左右各五间的配殿一样,在我们眼中更象是一口教室。 整座建筑除大成殿保有金元风格外,其余殿堂均为清代遗构。 李庄文庙始建年代不详,金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元至治、至元、至正及明万历年间均有修葺。 尤为珍贵的是,大成殿琉璃脊刹正面有元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潞州李侍统记,背面有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程德厚营造庙堂、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捏烧吻兽题记,十分罕见。 黄绿相间龙戏牡丹的琉璃脊饰,活灵活现,显示了元代琉璃匠师高超的捏烧技艺。 如今,学校早已迁入新址,萋萋衰草衬出文庙的孤独。但我相信,不管是否听得到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古老的文庙仍会一如既往,为李庄的学子默默地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