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包头游记

包头游记

中国古代伟大的国防工程---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由秦始皇下令于公元前212至210年命蒙恬带30多万大军历时两年半修建而成。它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九原区,孟家湾村麻池古城),南抵秦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梁五帝村,秦始皇的军事指挥中心,屯兵地)附近,全长700多公里(435英里左右),路面平均宽度约30米,最宽处约80米的古代“高速公路”。相当于今天的二级公路标准。基本保持南北走向,故称“直道”。秦直道是抵达长城的“高速公路”,同时还兼具贸易等功能。如果说北部的长城是一面盾,那直道无疑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剑。

据《史记》载:"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这千八百的路程,一多半建筑在山顶梁脊,一少半修筑在沙漠草原。仅仅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选线、施工任务,这在道路建筑史上,实在是一个奇迹!且不论秦始皇不恤民力,但秦直道的确可称谓世界公路工程奇迹,是中华民族的杰作之一。

常言道,条条大道通罗马。修建于古罗马时期的罗马大道,让欧洲人自豪了1000多年。其实,早在罗马帝国兴盛之前200年,中国的秦始皇就已经修建了一条全长700多公里的直道,秦直道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古代高速公路。

秦直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秦直道的修建,主要是为了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快速驰援北方、有效地遏制匈奴的侵扰,巩固北方的统治。有了700多公里长的直道后,北部边疆一旦有事,中央政府在1周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的工作。在那个时代,直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军用高速公路。
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可见这条直道的威力之大。遗憾的是,秦始皇在他生前并未来得及使用这条道路,只是在他死后才得以享用了一下;秦始皇东巡,暴崩沙丘(今河北邢台附近),赵高、李斯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秘不发丧,将他的尸体佯装在车里继续北巡,然后绕道九原郡经直道回抵咸阳。一路上赵高、李斯假传圣旨赐太子扶苏、大将蒙恬死,立胡亥为二世,达到政变的目的。

秦朝灭亡后,秦直道依然是中原汉王朝控制北方地区的重要通道,西汉时期几次对匈奴大的军事行动,都是通过秦直道来完成的,例如汉武帝遣大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经由秦直道。元封元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骑兵由甘泉宫出发经秦直道北巡,出长城至朔方,又由直道回师长安,一路上欢庆的腰鼓震天,有名的安塞腰鼓就是从那时流传至今的。汉元帝以宫女昭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单于来朝携昭君出塞也是经由重兵保护的秦直道。唐朝建都长安,依旧有匈奴来犯之患,所以秦直道在唐朝仍旧是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

虽然东汉以后,随着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的东移,秦直道的功用有所减退,但这条南北大道,在维系、沟通中原地区与北方边陲地区中一直都发挥着十份重要的作用。因此,秦直道遗迹以及沿线的古城遗址,对于现代人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与匈奴的战争史、交通、通讯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秦直道沿途的巨大冲沟,不仅展现了本地区两千年来水土流失的情况,而且断面上路基垫土层下压着的秦代原生地层,也真实地记录了这里秦代当时的地貌情况。因此,秦直道遗迹也是研究直道沿途地区秦代以来地理变化、地貌变迁、水土流失的重要资料。

让人难以想像的是,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上,又没有先进测量仪器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确定道路的走向,选中路线,开山填壑,组织施工,运走和填满难以计算的土方量,最终修筑出如此宏伟的秦直道的呢?

秦直道上所上演的故事 :
这条不同寻常的古道上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凄楚哀婉,有的惊心动魄,有的耐人寻味……2 000余年以来,从秦直道“道未就”开始记载的与秦直道有关的历史名人和重大事迹数不胜数。

一代霸主秦始皇,他是秦直道的创始人。尽管秦始皇在世时并未实现从直道北巡九原的理想,但他在南巡途中去世,其遗体是通过秦直道运回咸阳的。

一代名将蒙恬率军出征,大破匈奴,将他们驱退700多里。同时他还是该条大道的监修者,他曾多次行于直道,从淳化县北梁武帝村秦林光宫遗址北行,至子午岭,上循它的主脉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过乌审旗北,从东胜市西南方向穿过去,进入今昭君坟附近渡过黄河,直到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那时,甘泉山至子午岭一带,森林茂密,郁郁苍苍,鄂尔多斯草原更是野草丛生、湖沼遍布、猛兽蛇虫出没、人迹罕至的地区。蒙恬经过一年多时间考察,能够确定这样一条直至阴山山脉之下的近路,确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秦直道一期工程完工,道路基本畅通,蒙恬进行了全程考察。当他正在谋划二期工程的时候,却遭赵高迫害,于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吞药自杀于阳周狱中。

秦始皇长子扶苏因劝阻始皇镇压儒生,被派到上郡监督蒙恬修直道。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始皇诏书,命他自杀,拥其弟胡亥为皇帝。扶苏气愤填膺,又万般无奈,自刎在秦直道上。

孝文帝刘恒是秦代以后最早驱车走过秦直道的汉代皇帝。《史记孝文本纪》载: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这时,被蒙恬赶到阴山以北的匈奴又杀回到河套地区。六月,“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过群臣,皆赐之”。高奴在今延安一带,孝文帝从林光宫到延安走的就是秦直道。

秦直道到了西汉时,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军事作用。正是有了这条秦直道,汉王朝的大军才会像飞将军一样突然出现在匈奴骑兵面前,让他们措手不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从直道进军,杀得敌人闻名丧胆。

公元前127年,汉骠骑大将军卫青兵份几路,齐头并进,重创匈奴,从此解除匈奴对北部边界的威胁。

汉武帝刘彻多次沿直道北击匈奴,巡视朔方,炫耀武力。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武帝在元封元月(前110)的一则巡边诏令中说:“朕将巡边陲,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率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振匈奴……”

司马迁曾从咸阳出发沿着直道穿行鄂尔多斯千里之地,见到了秦筑长城、直道、亭障,领略了鄂尔多斯的美丽风光,在游览途中对蒙恬的杰作———秦直道提出过批评,曰:“固轻百姓力矣。”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秦直道起初就是从司马迁的《史记》里知晓的。

汉元帝时王昭君被送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从长安出发,经直道北行。至今直道沿线内蒙古境内还有昭君墓,沿途还有许多关于王昭君的美丽传说。

公元9年,王莽亲率40万大军北伐匈奴。这当中,秦直道为王莽军队调动及后勤补给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汉末年,蔡文姬在战乱中为南匈奴所俘,后嫁匈奴右贤王为阏氏,走的就是秦直道。后来蔡文姬思乡心切,其归汉行动因受单于所阻,不能成行,于是曹操率50万大军沿秦直道前往匈奴边界,单于迫于压力,只得同意文姬归汉。就在蔡文姬被俘12年后,曹操派使者往接蔡文姬,蔡文姬为曹操思慕贤才的精神而感动,毅然离别丈夫、子女沿秦直道回到中原,继承父业,参与编撰《续汉书》。
唐朝,李世民征突厥时多次走秦直道,秦直道在此时的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宋朝,古道大战不断,李继迁经鏖战在统万城建立了西夏。清朝末年,捻军一部沿秦直道同清军作战。
现代发生在这一条古道上的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当属直罗镇战役了。它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仗。从某种意义上说,直罗镇战役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军事基础。

秦直古道的现状:
经考古人员初步认定现实中残存的秦直道具体如下:

陕西咸阳地区(关中部份):
陕西咸阳淳化县的秦直道走向:铁王乡梁武帝村,大疙瘩村以西(秦云阳林光宫汉甘泉宫遗址北门,云陵)为秦直道南端起点,秦直道南起甘泉宫后,经英烈山、马槽梁、好汉疙瘩山、鬼门口、艾蒿湾、乏牛坡,经蝎子掌进入旬邑县境。

陕西咸阳旬邑县的秦直道走向:淳化、旬邑、耀县三县交界箭杆梁------下盘头坡---过姜嫄河---上大草沟梁高地------绕梁直入石门关(此段是沿子午岭的山脊向北而行)石门处下坡----至今旬耀路下3米处台地-----转弯经石门村----上今石门森林公园毓秀塔东边山路----下山来到苍儿沟--沿子午岭主脉经前陡坡---卧牛石---后陡坡---老爷庙----大店---蜿蜒至枫树梁北端的大店村(进入旬邑县境后,经庙沟口、石门关、碾子院、卧牛石等地,此段山岭统称“凤子梁”(又名枫树梁)。)------—从大店下坡到马栏岔沟过马栏河---直从马栏革命旧址窑洞处上坡------经杨家胡同(梁)-----过甘肃正宁县刘家店林场南边台地转弯直上子午岭山脊----经黑麻(马)湾---野狐崾岘---南站梁-----十亩台----沿子午岭至雕灵关-----从旬邑县雕灵关东南300米处转向直北越过305省道(铜川至甘肃正宁的公路)----慢坡下山离开子午岭主脉(在雕灵关南的一排破窑洞前,松树林中)----旬邑县南寺(从石底子水库西边进东沟上子午岭支脉)------进东寺沟上子午岭支脉,在东寺沟口宽30米,沿秦直道遗迹行8公里上山

陕西延安地区的秦直道走向:
陕西黄陵县的秦直道走向---下山进入黄陵县境内黑庄子、双扇门、冠家砭转向上畛子--- 三面窑

陕西富县的秦直道走向:直道经三面窑后,沿着葫芦河支流川子河的两条小支流麻子沟与小南沟之间的山梁向北延伸,经防火沟门、八面窑(油坊台---槐树庄林场)等地,在白马驿过川子河(槐树西三里处的白马驿遗址西边上山北行),复向西北方向延伸。沿着川子河支流杨家沟和桦树沟之间的山梁延伸,经木炭窑、白家店、梨树庄、椿树庄等地(麦秸沟)。至椿树庄后折向正北(张家湾乡和五里铺之间的山脉北上到和尚原),沿葫芦河支流桦树沟和大树坪沟之间的山岭向北延伸,经松树庄、大麦楷、白水崾岘等地,在桦树沟下山,过葫芦河。-----直道在桦树沟西侧山岭作“之”字形弯道下山后,穿过葫芦河,穿越309国道,在309国道公路175公里处的坡根底村,复上山前行。-----上山后,路面因曾被农民垦作农田,今已废弃,故而长满野草。直道至望火楼下山。此段山岭,当地群众俗称呼为“车路梁”。------直道在望火楼下山后,过葫芦河支流埝沟水,经水磨坪村,复上山,沿埝沟与大东沟之间的山梁北行,经松树崾岘、山西油家窑子、圣人条、迎河沟、寨子山、架子梁、到达墩梁。

此段直道路基宽约35米左右,路面长满古树。古寨子山发现烽火台一座,残高3.9米,底边长6米,夯层厚9—11厘米,平夯,夯质坚硬,夯层内未发现杂物,周围地表散见大量秦汉时期板瓦和泥质灰陶卷沿盆口残片。烽火台南为一故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220米,南北长160米,城墙大部分已毁,唯南城墙稍可辨认夯层,夯层厚9—12厘米,厚层内未发现杂物,夯质坚硬,平夯夯成。城墙残高1—1.5米左右。地表除有大量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陶片外,还发现部分秦汉时期陶片。寨子山故城遗址西南距秦直道20米,东西为冲刷沟,北为烽火台。这是富县境内秦直道附近发现的唯一一座故城遗址。

陕西甘泉县的秦直道走向:墩梁地处富县、甘泉、志丹三县交界处,海拔1625米,是洛河与葫芦河分水岭的主峰。秦直道穿过墩梁后,即进入甘泉县境内,经寻行铺、赵家畔、杏树嘴、箭(界)湾、高山窑子下山至安家沟村跨过洛河,沿圣马桥北上,经方家河村西北,盘旋上山,经老窑湾、王李家湾、榆树沟等地,进入志丹境内,接柏树畔段秦直道。

秦直道在甘泉境内长约35公里。某建筑遗址位于洛河南岸的台地上,北临洛河,与北岸当地人称“圣马桥”的秦直道引桥遗址隔河想望,东西长300多米,南北宽80多米,遗址面积约24000多平方米左右。根据遗址处在引桥近旁的情况分析,该建筑遗址应为秦直道洛河大桥的保护和管理机构,也可能同时兼有驿站的作用。

陕西志丹县的秦直道走向:
秦直道在志丹县永宁镇柏树畔村以南进入志丹县境,经过松树坪、任窑子、安条、马湾子、牛棚圪劳、土门等村落---秦直道进入双河乡境内后,经南梁村,穿过延(安)志(丹)公路,经杨洼塌村、陈庄科、杨湾、东沟、白杨树湾、花园寺村进入候市乡。(到白杨树湾后,折向东北,经花园寺村,进入杏河镇。)-----

秦直道由花园寺村进入杏河镇境内,经候窑子、中庄湾、新胜条、何条、周条、小河湾等地,在小河湾村北下山后,过长尾沟水,在王南沟村北复上山,经南崾岘、员山、寺湾、在张沟门下山,过杏子河。沿杨崖根沟西二级台地延伸,至太平崾岘村上山,经曹老庄村北进入安塞县王窑乡境内。

陕西安塞县的秦直道走向:
秦直道由曹老庄村北关道山进入安塞县王窑乡境内后,即下山,沿着鹰嘴子沟南侧二级台地,经圆峁、背台、草圈台、过杏子河支流岔路川。又经后陵湾、在枣村阳湾复上山、经堡子山、阳山湾、桃嘴崾岘、卧虎湾、圣人条等地,进入化子坪乡红花园村。------经红花园、白家畔、扣崾岘、杀人崾岘、七垧地崾岘、同沟等地。-------直道又经过延河支流新庄沟水。在新庄沟北岸的河西沟以西,直道路线分为东、西两条。东边一条经哈巴崾岘,到达冯岔村,中线较直,但坡度较大。西边一条经阳山梁村,路线呈弧形,但坡度较平缓。两条路在冯岔村重新汇合。到冯岔村后,直道即沿着延河西岸二级台地向北延伸,经徐家沟,进入镰刀湾乡境内----------秦直道由徐家沟北上进入镰刀湾乡境内后,仍沿着延河西岸二级台地延伸,在罗居村南过延河,沿着张家沟西侧台地北上,经石窑滩、康家河等地,在前火石洞上山,沿着山梁北行,经麻地渠,到达鸦行山-------在鸦行山凿有一深30多米,宽16—20米,长70米的巨大垭口。直道由此进入王家湾乡境内。------秦直道穿过鸦行山后,在王家湾乡黄草塌村西北拐了一个“之”字形弯,复入镰刀湾乡境内,经宋家洼,在宋家洼(坬)村东北和王家湾乡丁嘴梁西北处复入王家湾乡境,继续向北延伸,进入靖边县小河乡郑石湾村境内。

陕西榆林地区:由于2000多年水土流失严重,古道痕迹几乎全无且有争议

内蒙古乌审旗境内的秦直道走向:由于2000多年水土流失严重,古道痕迹几乎全无且有争议.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的秦直道走向:由合格苏木,经红庆河,再经公尼召,向北到达阿勒腾席热镇掌岗图四队(北纬39°32.927′,东经109°36.671′),经哈巴格希乡,合同庙乡进入东胜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道走向:由南部的漫赖乡向北经柴登壕乡,进入达拉特旗

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的秦直道走向:由青达门乡向北高头窑乡吴四圪堵村东北(东约1公里)(北纬40°11.105′,东经109°42.890′),再向北经昭君坟(北纬40°28′25.7″,东经109°40′01.9″)东侧过黄河到达包头

内蒙古包头的秦直道(北部终点):
麻池古城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乡政府所在地(孟家湾村)西北,昆都仑河以东3.5公里,黄河以北的二级台地上,古城北至昆都仑沟口16.5公里,南到黄河8公里,西侧的河槽为石门水故道,地理坐标为北纬40°35′11.9,东经109°48′55.5,海拔1040米

在这条古道上行走,您可以看到子午岭上美丽的原始森林,原汁原味的古迹,黄土高原的雄浑,大草原,沙漠,黄河,轻而易举地拣到破碎的秦瓦,因此我把它定义为最佳中国户外旅游线路,您同意吗?

包头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包头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