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 —— 从草原到沙地

连日奔波,孩子有点发烧,就带她去医院看了看,完后组织大家参观了内蒙古党委旧址。

以及乌兰夫同志办公室的旧址。
大家认真地观看了每一处,都为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及恶劣条件下努力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在重温革命历史的同时,对乌兰夫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付出的牺牲,表现出深深的崇敬和怀念……

成吉思汗庙位于通往大通道的路上,因为庙是1940年才建的,没有足够的历史积淀,还收门票,自然引不起来草根的兴趣,只是远远地拍了张照片。

从乌兰浩特出来,再次开上省际大通道向南驶去。

这里是大兴安岭的南麓,所以山有起伏,还是保持了“兴安”的本色。

跟已经泛黄的呼伦贝尔不同,此时科尔沁的草是醉人的绿色,可能是今年雨水充沛的缘故。
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到秦代,这里是东胡人的游牧之地。汉、魏、晋时则为鲜卑属地。南北朝时为室韦地。唐代分别隶属于室韦、松漠、饶乐三个都督府。

辽代为上京道泰州辖地,金代则为临潢府泰州辖地。

科尔沁的名字来源于蒙古部落,蒙古语意为著名射手。

草原为温带南部半干旱草原,原为优质草原,近代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始沙化,一部分已退化为科尔沁沙地。

行驶在平整开阔的大通道上,虽然每过几十公里都要缴纳15元买路钱,但是心情依然愉快。

草地也渐渐地稀疏,露出下面的黄沙来了,我们已经进入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因此跟我们平常印象中的渺无生机的不同,无怪乎说水是生命之源。草长在沙丘之上,直让人赞叹生命力的顽强。

看着这种景象,老婆担心地问我会不会有狼?我说可能有,不过就算是有,被我们碰上的机会不大,咱哪有那么好的运气哦?

听我这么一说,看着越来越下的油表指针,老婆有点担心起来。好在我们在天完全黑下来以前赶到了桑根达来,加满了油,心才放了下来。
继续前行,天开始阴了起来,还下起了小雨。此时大通道上一片漆黑,真个是伸手不见五指,只有我们这一辆小车在孤独地前行。
入夜,我们赶到了商都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