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阿拉善盟游记

阿拉善盟游记

西北扫荡式行摄日记(五)巴丹吉林沙漠的诱惑

神女峰上俯揽仙女湖

     一夜中雨,清晨仍小雨不断,我们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这样的天能不能进入沙漠。本来约好今早6:30就来招待所接我们的巴丹吉林车队的小陶,不知何故一直联系不上。我们觉得不能死等,就一边做出发的准备,一边联系上珠峰车队的王总,得知大本营处有他们公司进沙漠的吉普车,可以租用。

     8:04 离开雅盐招待所,向省道247公里沙漠入口处行进。途中接到小陶电话,对他的不守时我表示了不满。他解释说:昨日送人进沙漠,沙漠腹地里边没有信号,出来路上才得以与我们联系上。既然如此,我们也就原谅了他。并约好大本营见。

     8:35到达蒙古大营,小雨不止,与小陶接上头,当地的人都讲这样小的雨进沙漠没有问题。大营地已经妆点起来,五天后将要在这里举行内蒙古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第四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那粗旷而精美的沙雕、简约而大气的舞台背景在北面浩瀚沙漠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有冲击力。

 进入沙漠腹地的门户--蒙古大营

小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到10:00雨渐渐小了,我们决定出发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换乘了小陶的沙漠越野车,轰鸣着冲向茫茫沙漠。第一次进入沙漠,心情又兴奋又激动,还有一种未知的紧张。但很快就只剩下了兴奋了。因为我们亲身感受了越野吉普翻越连绵沙山的起伏与颠簸,亲眼目睹了目不暇接的美丽风景,一个个姿色各异的海子,一座座变幻莫测的沙山,和连绵无际的沙漠……

     由于独特的地理结构和生态环境,巴丹吉林沙漠以它拥有众多的海子而著称,也因此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眼前的一切改变了我心目中沙漠干渴炎热的概念,或许是因为接踵而至的海子和小雨带来的湿润吧,我觉得这沙漠简直就像神话中的迷宫,变换着在我眼前展示它的美妙与魔幻。那种感觉很难用语言形容,我只有不停地叫停、不停地按动快门,记录一路的风景……

巴丹湖(进入景区的第一个海子)

(爬到沙山上,另一侧又有一个海子)

敖包梁,只有在这上面才有手机信号:)

翻过一座坡后难以预料前边的路的走向,所以必须租用当地有经验司机驾驶的车。

登上神女峰,俯揽仙女湖,太美了!

到达庙海子--据说这里是沙漠中很精华、很有味道的景点。

巴丹吉林嘎查卫生室,我们安营扎寨的地方。

    到达庙海子时已经是下午2:30, 我们看到了一幅熟悉的画面—这就是在网上看到的沙漠腹地的驻地之一(见上图)

     早就有耳闻说庙海子接待条件有限,但当我们到达时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主人是一位热情朴实的大嫂,听说我们还没有吃午饭,就马上为我们做饭,又是现和面,又是干面条,不一会热腾腾的面条就上桌了,每个人15元钱管饱吃。看到桌上放着一盆儿蚕豆粒大小的面食,我们暂且称之为“小馒头”,放到嘴里一尝,又脆又香,当地人一般是把它放到茶里泡着吃,味道不错呢!

     午饭后我们准备上山拍照,由于设备沉,我们提出请小陶把我们送到一个制高点,然后我们自己边拍照便往回走,小陶欣然应允。天气仍然阴,没有太多兴奋点。但刚到沙漠的新鲜感,使得每个人都在四处搜寻点滴的亮点,不时坐下来等待光线和云天的变换,既休闲有惬意呢!

     傍晚天渐渐暗了下来,估计不会有精彩的日落了,6:30大家便边走边聊下山了。没有想到,刚到驻地不久,就看到山头天际忽然红了一个边,大家后悔没有等到这最后一抹红。

     晚饭与一对北京藉深圳工作的青年人聊得很开心,大家交流了近年来旅游的感想。沙漠里用电全靠太阳能,已经连续多日阴雨,太阳能无法正常充电,因此用电非常紧张,不能提供各种设备的充电。我们与主人商量,晚上不用电灯,用我们自带的户外用的头灯照明,来换得解决急用设备的电池充电。主人非常理解我们,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房间里高高挂起一盏头灯,虽然昏暗,但大家聊天兴趣不减。9:30就早早休息了。这在我们几个人在北京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趣闻一则:沙漠腹地现场修车。

    到达庙海子不久,就看到刚刚演示沙漠车技的那两白色吉普停在那里,那几个司机都是而开外的小青年,他们团团围住那辆车在鼓捣着什么。我走过去开玩笑地说:“拆车呢?”一个师傅说:“车有点毛病,修修。”看他们初出茅庐的样子,我不信任地说:“会修吗?可别把聋子治哑巴啦!”他们不以为然地说:“试试呗!”

    不一会儿,见他们找来一把铁锨开始挖坑,看样子是做修车用的,沙地挖坑就是方便,不一会儿就挖好了,他们一起把车推到坑上架了起来,看来要动真格的了。

    又过了一会儿,变速箱已经被他们“肢解”了下来,我真是替他们担心,这几个毛头小伙儿,能行吗?

    见到眼前的情景感到很新鲜,想着,这台车真是生死未卜啊!等拍照回来一定要把现场记录下来!

    我们在山上拍照时,远远看到那个小白点儿(由于很远,只能看到一个小白点)纹丝不动就像镶嵌在那里。但当我们返回驻地时,那台车却不见了踪影,修车用的大沙坑也已经填平了。我们问小陶:“车呢?”他不以为然地回答:“修好了!”我们没有来得及记录下“沙漠修车”的实况,但却从心里着实佩服这些“初生牛犊”,他们还真是身手不凡呀!他们既有超强的沙漠越野的驾驶技术,而且还练就了汽车修理的功夫,真是环境造就人呀!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