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扫荡式行摄日记(七) 沙漠中的第二天--登“珠峰”有感

威严的沙漠珠峰耸立在丹巴吉林沙漠腹地之巅
今天的计划是登“珠峰”----巴丹吉林沙漠的最高峰—沙漠腹地的必鲁图沙峰,其海拔高度1700米,相对高度502米,比撒哈拉最高峰高出100多米,被誉为“沙漠珠穆朗玛峰”。
在到达必鲁图沙峰之前,我们经过了一片美丽的海子,但海子边上废弃的村庄却引起了我们的惆怅。这可能就是环境恶化的后果吧。我们小心地走进这废弃的村庄,记录着曾经的生气和今日的残败……

废弃的村庄

虽说相对高度只有500多米,但沙山攀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我们还有很重的负载(摄影器材)。于是,小陶驱车把我们送到最后的营地(车不能再上了),并告知他要绕到山的那边去等我们。老骆驼交给他一个手台,为的是便于联系。


开始攀登
既然是世界公认的沙漠珠峰,可以想见攀登的艰难。我们真应该感谢连日的小雨和阴天,使脚下的沙山相对比较坚实,少了很多下滑造成的重复步履,同时也没有了沙漠干旱燥热的灸灼,整个攀登还是比较轻松的。即使是这样,每一步的攀登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走不了几步就已经气喘吁吁了。沙峰的松软要求有极强的腿力,我们小心地沿着沙峰的顶部一步步向上登行。沙峰的两侧是陡峭的坡面,不能有丝毫的分神大意。每个人背上都背着照相器材和三脚架,在我们走过的沙峰留下深深的足迹。试想,如果不是连日的阴雨,沙子会更加松软、更加陷滑,势必有走一步退两步的危险,那将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那将会是更加艰难的攀登。边走还要不时停下来看风景,随着海拔不断攀升,视野越来越开阔,风景愈发的舒展,辽远、浩瀚、连绵不断的沙丘,和间或展现在眼前的形态各异的海子,湖光山色变幻万千,大自然的魅力把我完全震慑了!即使在费劲,也要不时挺住脚步不厌其烦地按动快门,记录着变幻莫测的风景,乐此不疲……


浩瀚与渺小
我们仅用了30分钟就接近了山顶,刚刚还是风静云清的沙坡,当我一脚跨过峰顶,顿时被很硬的风刮了个趔趄,人根本无法直立山顶,立时感受到了顶峰上强劲的风。大家只好骑坐在沙峰的锋刃上一点点向前移动,我走在最后,拍下了他们的姿势。

当我们都上到沙峰顶上,手台里传来小陶的声音:“怎么样?看到青海子了吗?看到了就是到达最高峰啦!”他是在山下的海子边遥控我们呢!“再稍稍往前一点就是最高点啦!”我们十分谨慎小心地向前移动,耳边不时传来隐隐的鸣沙声,记得搜集资料时就看到有这样的记载:“这里鸣沙遍布,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称,无际的沙海中沉闷的鸣沙声犹如飞机群轰鸣,数公里外清晰可闻。”好在今天风不算大,不然还真有些慎得慌呢!“好了,到了!你们已经到达顶峰啦!”手台里又传来小陶的喊话,看来他看到我们了。

美丽的珠峰沙烟

只有到达珠峰顶点才能看到青海子。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再向前探险。
大家十分兴奋,但无法欢呼雀跃,仍然只能是蹲跪在沙峰之巅,因为顶峰的风还是很大的,而且山顶上没有一块开阔的立足之地,只有峰尖,两侧便是十分陡峭的沙坡,稍不当心就有滑下去的危险。
我们抓紧时间向两边“扫摄”,向远处峰锋处拍摄壮观的沙烟景象,很美。但由于无法支立三脚架,手端拍摄的清晰度总是不能尽如人意。风沙大,无法久留。放眼望去也找不到下山的路,我们立刻与小陶联络,请他指导我们。“小陶,我们从哪里下山?”谁知,得到的回答竟是:“就直接下!向着这边海子的方向,我就在这棵大树这里等你们呢!”什么?直接下?这么陡的坡,看上去足有5、60度的坡度呀!

山顶俯视必鲁图,箭头的位置大树下,小陶在遥控我们下山。
正在大家犹豫之时,“我先来!”老骆驼一屁股坐在坡上,开始向下滑。边滑边回头对我们说:“不错,没有问题,跟我来吧!”看着他没有危险迅速下滑,大家也就大起胆子,采取各自认为最有把握的姿势往下滑行了。

蜿蜒曲折颇像沙子筑就的长城吧!
我试着把握住重心,身体顺坡倾斜,踩稳脚跟一步步向下滑。由于户外装备靴拔地性能非常好,我基本上是走着下山的,小雨初晴风干又略带湿气的沙地,松软却不陷,越走心里越有底,又比一般土石山下起来有速度,非常爽呢!一路也是边走边拍下所见美景:在光的作用下,那连绵的沙峰远远望去就像一道道长城蜿蜒起伏,山下的海子也随着我们高度的下降越来越开阔、碧绿,美不胜收……当我们征服了陡峭的沙峰,下到半山腰比较平缓的地方时,大家兴奋地欢呼跳跃:“我们征服了珠峰!亲吻了沙漠!”尽情拍照留念,开心地评论着每个人的表情,心情无比畅快,以致有些得意忘形,忘记了调整快门速度,拍下的纪念照全是“动态”的,大家心里依然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在这里有一段风趣的对话不妨说给大家听:
就在昨晚我们步行下山时,遇到和我们一同进入沙漠的那对青年人,他俩刚从珠峰下来。
男青年告诉我们:“登珠峰确实十分危险,走在沙峰的刃上,两侧就是直上直下的陡坡,随时有滑落的危险,登顶很不容易呀!”
我问:“你看我们几个能行吗?”
男青年看了看我们说:“他们仨应该没问题,阿姨,您可能悬!”
我当时就悄悄地对大小洋说:“他那是不了解我!”
大小洋说:“就是,那是他不了解你。”
我说:“他要是了解我就不会这么说了。”
大小洋说:“是的,那他就不说“可能”了,而是会说:您肯定悬!”
我说:“这话怎讲?”
大小洋说:“是啊,他要是知道你快6张了,一定会说:肯定不行的!”
听了我俩的对话,大家都笑了,大小洋还真够幽默的!哪里想到,我们整个攀登过程根本没有感到多么危险、感到悬呀!
到达必鲁图我们又坐上越野车,向今天的宿营地诺日图进发。

从珠峰上下来,俯瞰必鲁图一角


早就听说诺日图是巴丹吉林沙漠里接待能力最强、条件比较好的营地,本打算在这里好好休整、补给(主要是所带设备的充电)。哪里知道,这里仍然是靠太阳能发电,连续阴雨使得电力十分匮乏,影响了各方面的条件的实现(洗澡、充电等)。再难的事对于我们来讲都是能够协调解决的,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不谦虚的讲也是“老江湖”了:)大家仍可以苦中作乐,收获更多的美景和欢乐。

左边就是北京老板开的度假村,能接待7、80人。
下午在诺日图周边拍摄,仍然是光线问题,但美丽的诺日图也留给了我们美好的记忆。我们参观了一个北京老板开的度假村。别有品味。

餐厅是一个大蒙古包,内部陈设颇具地方风味,绝对是纯天然!

榻榻米式的卧室,备有室内卫生间,很方便!
晚上,诺尔图沙湖旅游区的吉平楞经理和图雅姑娘为我们准备了简便、但很有风味的农家乐晚餐,鸡蛋炒米饭、尖椒土豆丝、油炸花生米、西红柿鸡蛋汤。大家助兴喝了一瓶白酒,大家举杯庆祝我们今天登顶成功!庆祝两天来的愉快的沙漠旅行!
我们主要的感受沙漠之旅活动其实已经完成,今天仍选择住在沙漠腹地只是为了等等明天是否能有日出、有阳光……
【资料】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据考古专家分析,在数十万年前,巴丹吉林是一片美丽的绿洲。后来由于地质运动及气候变迁,这里的河流逐渐干涸,在距今不到10万年时,出现了沙漠。
在阿拉善右旗人的眼中,巴丹吉林沙漠是他们的骄傲。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一般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巴丹吉林沙漠主体分布在阿拉善右旗境内。
巴丹吉林腹地的必鲁图沙峰海拔高度1700米,相对高度502米,比撒哈拉最高峰高出100多米,被誉为“沙漠珠穆朗玛峰”。这里鸣沙遍布,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称,无际的沙海中沉闷的鸣沙声犹如飞机群轰鸣,数公里外清晰可闻。巴丹吉林深处分布着40多个内陆小湖,碧波荡漾、水鸟嬉戏,一片“漠中江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