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扫荡式行摄日记(八)红墩子峡谷与雨夜翻越龙首山
早晨起来看到仍然是阴雨天,心里只得自我安慰--运气是在前边等着我们呢!按照日程安排,今天必须走出沙漠了,有些依依不舍。

早晨起来还没有出太阳,但山腰飘起的舞也增加了一些色彩。

走出沙漠的路上依然依依不舍,拍着云雾缥缈的沙峰和海子。
边走边拍,云雾增加了沙漠的神秘……诺日图东海子等。此行真真了解了为什么说巴丹吉林沙漠是最美丽的沙漠—沙漠腹地有诸多的海子,据说有140多个,旅游能够到达的不到10%,还没有开发将是多么美妙风景啊!所见的一切,使我们对一般意义上的干旱、燥热的沙漠有了根本的改观,这里充满沙漠绿洲的勃勃生机,有着千变万化的美丽风景。

连绵的沙丘感觉像大地的五线谱,唱着浩瀚的生命之歌。

11:15回到沙漠大本营,前天进去时就看到已经搭起的巨大舞台,已经挂上了会标:内蒙古阿拉善第四届巴丹吉林沙漠文化节。舞台上乌兰牧骑的演员们正在排练走台,虽然没有着演出服,但优美的舞姿,动听的蒙古族歌曲也引得我们冒雨欣赏了一会儿,虽然没有时间参加明天的庆典,但我们已经提前领略了沙漠文化的魅力。

在大本营看到乌兰牧骑杂七排练沙漠文化节开幕式的节目
随后我们驱车来到阿拉善右旗,午餐并打听去红墩子大峡谷的路。

进入阿拉善右旗旗政府所在地的路口雕塑
1:50出发,直奔红墩子峡谷(60多公里)。基本是“油路、土路、油路、土路,接近景区的一段是新修的柏油路,看来是为开发旅游专门为红墩子峡谷修的,”路况尚可。

岔路口的路标

[红墩子峡谷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境内,距旗府南约54公里,距离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60多公里,距离额日布盖苏木12公里。整个山体均由红褐色风蚀沙岩构成,是典型的丹霞风貌。大峡谷自北向南呈人字型分布,长约5公里,历经数亿年的风雨剥蚀和冲刷才形成了谷中数十米高的悬崖峭壁,最高的有上百米。在这些悬崖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岩洞,形如蜂巢且相互连接,成为岩羊、野鸽、鼯鼠等野生动物的天然巢穴。
峡谷中石塔林立,怪石成群,有“青蛙问天”、“一线天”、“猪八戒镜子”、“龙首”、“比萨直塔”等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峡谷中部的半空石崖上有一巨石兀出,型似龙头,又似驼头,被当地人尊称为神石。峡谷东5公里处的文字塔巨崖高达100多米,十分险峻,从崖顶俯视汽车只有火柴盒大小。在峡谷中部的崖底有一巨大岩石,状如石蛙张口向天,当地人认为其象征着祈求着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3:00到达,非常神奇的地貌,近似卡斯特地貌,走进峡谷,两侧高耸的山石层层叠叠,呈现紫红色,与我们来时所走的一望无际的戈壁似的平原地势判若两个世界,大自然的造物主真是神奇!仔细观察,那造型各异的紫色山石,眼前仿佛出现一座古堡废墟,有的又像一个个神话故事、传说,米老鼠、猪八戒、仙桃、老虎、巨狮、龟蛇等造型的巨石比比皆是—……人字型排开的两条峡谷,各深入有5公里之多,时间关系我们只走了一小段,将许多神秘精彩的画面收入镜头。

从红墩子峡谷返回,在选择去山丹县的道路时略有波折,当地老乡告诉我们一条近道,并轻松地说:路好走!但没走出十几里就无法前进了,可能是连日阴雨,车辙都被雨水遮住,摸不清深浅,又没有人迹可以打听前方的路况,万一天黑下来,就更难前进了。于是,大家一致同意折返回大道,这下车才能开起来。然而,刚刚进入甘肃界路不久道路又变成泥泞不堪,水坑不断,感觉是从来就没有修好的路又遇上了连阴雨,我们的车简直成了水陆两栖战舰,两侧溅起高高的水花,这样的路竟然还是省道!我们也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开。
我们是4:25离开红墩子峡谷,按计划晚上要下榻山丹县城。因为只有4、50公里的路程,觉得怎么也能在天黑前赶到。没有想到遇到如此烂的省道!天渐渐黑了下来,路上的泥泞越发严重,越往山上行,雾起来了,夹杂着雨滴,使前方能见度不到5米。或许是连接甘肃、内蒙的必经之路,来往运输的大车很多,几乎拍成了队,前进十分困难。好在这段路正赶上驾驶技术超群的石头掌握方向盘,我的心还踏实了很多。全车4个人8只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帮助驾驶员观察路况,没有一个打瞌睡的。我感觉石头真的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稳稳地处理这各种情况,终于在晚上8点钟翻过了这座山,到达山丹县。这4、50公里的路程我们整整用了将近4个小时!可想而知其中的艰难了!当时真有心把那艰险的情况记录下来,但根本无法停车,下车更是不可能的,周围全是泥泞,无处立脚。那惊险的一幕幕只有记录在我的脑海了。可以说,这条路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烂的省道!
后来,我向当地人打听,得知我们翻越了一座位于内蒙与甘肃交界处的大山—龙首山,而且是在那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想起这天大雾泥泞翻山的经过,我仍然还感到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呢!其实,如果是白天翻越这座山,一定能够看到非常美丽的风景,因为,这里也是自然保护区,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呢![龙首山为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海拔在2100-3439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性荒漠气候和大陆性草原气候。]
由于此行路途遥远,旅程中的未知数很多,团队的组织者老骆驼和车主大小洋做了充分的准备,随身携带了2台GPS导航设备,而且还装了不同的软件、地图,一个在路上好使,一个在城里灵通,正好互补。这对于自驾出游的行者是非常棒的帮手。这一路下来,我深深体会到GPS带来的便捷。我们一路走来,许多地方根本找不到问路的人,是GPS 定位使我们把握方向。每到一个县城,也是GPS 指引我们找到宾馆。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了GPS导航,免去了许多两眼一抹黑的尴尬。今天到达山丹县时已经8点多钟,天下着雨,路上根本找不到行人可以问路,但我们相当顺利就找到了山丹宾馆,GPS功不可没!现代化的装备为我们的自驾游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