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扫荡式行摄日记(十八)终点--额济纳

今天因为要去居延海和策克口岸,下午阿旗长还要带我们去摄影基地、晚上还有《同一首歌》的演出票,时间相当紧张,所以,早晨又是很早出发,来到途中景点“神树”的时候,检票处还没有人,只有负责节日执勤的小武警战士守在那里。于是我们与他攀谈起来。是小石当兵那年出生的小战士,而且两人还是老乡呢!留个纪念照就叫《“神树”外老兵新兵》吧!
听介绍我们来的有点儿早,神树还没有泛黄,天色还有些灰暗,于是我们决定赶路,不在此多耽搁了。不能看到神树的风采,却记住了神树的传说:
【神树的传说】
在额济纳旗506万亩的天然林中,生长着一棵被誉为“神树”的胡杨树。这棵“神树”位于达来呼布镇北25公里处。树高27米,主干直径2.07米,胸围6.5米,需6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据科学家测定,这棵胡杨树树龄已达880年。
相传很久以前,土尔扈特人来到额济纳草原,发现了这棵胡杨树。一日,王爷的夫人打算做一只奶桶,就命工匠锯下树南侧的一根枝干,奶桶做成了,夫人的左脚大拇指却溃烂了,任凭怎样用药,不论如何念经伤口就是不愈,王爷和夫人很是忧愁。
后来,来了一个高僧,听到夫人的病情,就来到这棵树下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胡杨神。就对夫人说:“你锯了神树的左脚指,神仙当然要怪罪了。现在只有大念经文,我佛慈悲,或许可以免灾吧。”于是高僧召集众僧侣,高声念经达七天七夜。说也怪,夫人的脚伤好了。人们都说:“这棵树真的有神呵。”
这棵胡杨树成了神树,年年受到祭祀。
神秘居延海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现称天鹅湖。
说起居延,现在很多人对它都非常陌生,但居延自汉代以来,直到清朝,都是一个极为有名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居延地区承载着中华民族色彩极为艳丽和浓重的文化。
现在炒得很热的楼兰与居延相比,尽管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楼兰对于居延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早在三千年以前,居延地区就是一个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游牧民族的“天堂”。在居延地区有两个很大的湖泊,分别为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这也是横贯整个居延地区——黑河的终点。

居延海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与“古老神奇”而“浩瀚神秘”相联系。尽管由于环境的恶化与管理的不善,曾经是水域浩瀚、水草肥美的弱水流沙般的居延海已经不再,但丰富的居延文化实在是令我们为之自豪的华夏精粹。自古以来无数的名人大家,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居延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居延最早的名人——大名鼎鼎的哲人--老子得道成仙的地方就在西居延海。
周穆王和西王母 一个居延流域源头的名人,一个居延流域终点的名人,那段美妙的传说把居延抬升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
大汉天子与匈奴的征战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这首诗,表达了他的一份豪情之外,或许更多的是对日渐强大的匈奴入侵的一份担忧。
汉代征战疆场、戍边建业的大将军们:卫青、霍去病、被匈奴人呼为“飞将军”的李广、李广大儿子李当户之子李陵等。
行走于汉匈疆界的人们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出使匈奴的苏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中国第一位有名的女性亲善大使;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东汉时期的重要人物窦融,他是开展边贸活动最早的提倡者和实施者,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边贸大臣。
汉代的“财政部长”———桑弘羊
唐代大诗人李白虽然没有到过居延,但是他有很多诗都与居延有关。在他众多的边塞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几首之一:塞下曲一首: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中所指的天山,其实并不是如今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而是指的祁连山脉,绵延横亘于甘肃、青海两省之间的广大区域。匈奴语称天祁连,祁连山就是横贯居延地区的黑水河源头,从李白的诗中,还能看到当年戍边将士餐风茹雪,伫立于茫茫戈壁中的形象。】 居延地区由于边塞的烽火而如此的有名,以至于所有唐代的诗人几乎都会留有关于边塞的佳句。如:杜甫、王昌龄、王维、杨凝等均有诗作流传后世。
唐僧师徒取经应该也路过居延。
成吉思汗发兵西夏,饮马黑河,鞭指居延。
据说,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居延海。
明朝将军冯胜对黑城守将哈日巴特尔的战斗非常著名。
东归英雄曾经担任过成吉思汗护卫军的土尔扈特人是居延地区至今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这个部落曾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清朝乾隆时期,16万人土尔扈特人开始克服重重阻挡,不远千里回归故土。进入额济纳河流域,在居延绿洲定居至今。
斯坦因(英籍考古学家)1913年,斯坦因率队以考察的名义再次进入中国,大肆盗掘埋藏在西部戈壁荒丘之中的珍贵文物。
科兹洛夫俄国人,1908年到1909年,受俄国皇家学会的派遣来到中国探险。他先后两次深入额济纳旗的沙漠腹地,进入黑水城搜索挖掘,发现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历史遗物。
斯文·赫定 1927年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联合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
罕为人知的陈梦家 一位居功致伟的学者,祖籍浙江上虞,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与徐志摩、闻一多一起,是“新月派”后期颇有影响的年轻诗人,先后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陈梦家由研究古代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再由古文字研究转入古代历史和考古学研究,在《尚书》、甲骨分期、西周铜器断代、汉简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斯坦因、斯文·赫定辈千方百计的将中国文物盗运到国外,而陈梦家则是千方百计要把流散在国外的文物珍宝寻找回来。
专家劳榦是研究居延汉简的大师级人物。还有许多大名鼎鼎的专家,比如顾颉刚、徐苹芳等等,都在研究居延汉简方面功绩卓著。
卫星发射基地的功臣和英雄 享誉国内外的中国东风卫星发射基地就坐落在居延大漠的深处,神五、神六航天飞船的升天,把这一神秘而又古老的地区和现代化的高科技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的聂荣臻元帅是我国的开国元勋和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这个航天基地的总指挥。那些航天英雄们,杨利伟们,他们的名字都将与居延这片神奇的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尽管很多到过居延海的朋友告诉我,“那儿没什么,又有8、90公里的路程,可去可不去!”但长久以来的在我脑海里的“神秘”与“向往”无法抹去这个牵挂,我们一定要去居延海!要亲眼看一看那片曾经丰美的水域。哪怕只是为了凭吊先贤,为了曾经辉煌过的那片边疆的绿洲和它那抹不去的历史文化记忆……


《逐渐干涸的居延海》
在华夏民族浩瀚灿烂的历史上,居延城一带,作为两汉的边防要塞,是匈奴南下进攻河西走廊的必经之道,自古以来,由于黑河的浇灌,居延古道也是西北大漠深处的一片广袤绿洲。而位于居延古道北部的居延海,主要水源也来自于黑河。
居延海由东、西居延海和天鹅湖三部分组成,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早在汉代这里就有了农垦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居延海还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
在漫漫黄沙中的这片绿洲上,碧水边,有过许多传说,也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相传,西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飞将军”李广,进攻匈奴时都曾在居延泽饮马。据说,在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居延海。而唐代大诗人王维更是曾于湖畔驻足,并写下了著名的《塞上作》一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现代学者董正钧在所著的《居延海》一书中描述的“湖滨密生芦苇,入秋芦花飞舞,宛若柳絮。马牛驼群,随处可遇。鹅翔天际,鸭浮绿波,碧水青天,马嘶雁鸣,缀似芦草风声,真不知天上人间”的诗作,把居延海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曾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而如今,居延海再也找不到往日那碧波连天,芦苇丛生的景象了,黑河的改道,导致了居延海的干涸,原来10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到现在只剩下30多平方公里。东、西居延海相继干涸,昔日水草丰美的东居延海在不到10年的时间几乎成了生命禁区。据当地人介绍,在上世纪六十代以前,这里还是水草丰美、胡杨遍布,湖面上碧波荡漾,湖畔芦苇丛生,直到八十年代,还能在这捡到鸭蛋。然而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座座沙丘,一道道沙梁。无水的河道旁、枯竭的沼泽边,只有很少的红柳残枝。如今的东居延海,除了一滩黄水之外,什么也看不见,岸边的沙地上,只有一股细小的泉水从地下汩汩流出,流经不到10米远便又渗入了干透的沙漠,消失得无踪无影;弓腰俯视,黑色的细沙中不时还会发现当年水草丰美时留下的小贝壳。

近距离拍摄驼群
我们从居延海返回的路上,远远有一列驼队,在茫茫戈壁上骄傲地前行。看着驼队不紧不慢的步履,可就是追不上。这时,老骆驼自保奋勇:“我去吧驼群赶到路边来!”当时周围一片黑沙戈壁,只有我们一台车,有时间来个“摆拍”:)于是我们靠边停车,等待老骆驼的创意成功!

骄傲行走中的一只

三缺一!它们长的很像,莫非是一家人?

被老骆驼的驱赶飞奔起来的驼队,步履看上去很矫健呢!

策克口岸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距额济纳旗府达来呼布镇77公里,东距巴盟甘其毛道口岸800km,西距新疆老爷庙口岸1200km,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对应。对外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五个畜产品、矿产品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是内蒙古、陕、甘、宁、青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同时也是内蒙古第三大口岸。
199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季节性开放口岸,2004年9月29日海关总署批准,2005年6月29日经国务院国函[2005]57号文批复为中国和蒙古国双边常年开放的边境陆路口岸,分设公路通道和铁路煤炭运输专用线通道。
我们到达策克口岸这天没有开关,口岸围墙外边聚集了很多前来参观的车和游人,对于远在祖国北疆内蒙古的三大口岸之一,大家了解还不多,来额济纳看胡杨的大多数人,都要来此参观。行程的安排紧,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只拍了一些外景,也算“扫荡”到其边缘了吧!口岸是今年新修建的,很开阔、充满现代感,相信随着中蒙边贸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路边风景迷人与“小河沟翻船”
在返回达赉呼布的路上,上午温暖的阳光把路边的风景妆点得分外喜人。我们边赶路,边欣赏着夏末秋初变换着的色彩,赞美额济纳处处是美景!


在一处河滩沙丘边休息时,拍下上面的美景。万万没有想到,大小杨一个原地没(mo)头,竟那么“容易”把车陷进沙地,怎么也出不来了。沙地确实很有迷惑性,看上去很平实,转弯急了,肯定难以自拔。还是缺少沙地驾车的经验!
在想尽一切办法无效之后,还是一台路过这里的宁字头的华泰猎豹吉普车救了驾,大家都是单车自驾出行,互相很理解。我们感激万分,一车的小青年挥挥手说:“这没什么,不必客气!”潇洒的去拍照了,我们只得与他们的车合影留念啦!
还是没写到“正题”--额济纳看胡杨上,有什么办法呢?一路上太多的经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动:)篇幅关系,且听下回分解吧!马上就到华彩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