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森林资源丰富,被称作“绿色的宝库”。这里有久享盛名的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云杉、杨树等多种针、阔叶林木。葱葱郁郁的森林中,古松参天,幼林茁壮。人们又把大兴安岭称作“林海”。

40年树龄的松树
这次内蒙古之行,看到的是在自治区北部的林区,在莫尔道嘎森林公园里穿行,充分感受到大兴安岭西北麓自然风光的神奇美丽。莫尔道嘎森林公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3.3%。游客可以由海拉尔经牙克石北上经牙林西线铁路终点至莫尔道嘎。据说当地已开通海拉尔至莫尔道嘎的旅游特快专列,全程330公里。有四条公路进出莫尔道嘎。
莫尔道嘎,蒙语意为“上马出征”。莫尔道嘎森林公园有最具代表性的北国森林景观,保存有我国最后一片寒温带明亮针叶原始林。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杨、甜杨、黑桦、柳树、柞树等,最多是落叶松,其次是白桦林,有植物60多种,野生动物30余种。 由于林区有重点保护政策,所以大兴安岭的树木都是寿终正寝,别看这些松树枝干细长,其实都已经受几十年风雨的洗礼了,因为这儿每年大概只有四个月左右的生长期,光照比较充足,其余时间都是“林海雪原”,所以每年松树能长的只有一点点,也就不怪它们细长的身材了。
沿着公园内的公路驱车前行,走走停停,顺着栈道步行探景,公园内起伏的山峦,参天的古木,丰厚的植被,空气中夹着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肺,处处展示着“幽、野、秀、新”的风采,的确不负“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的盛名。林海、松风、蓝天、白云,给人视觉、听觉、嗅觉无比震撼的感受。
山上兰花开得正盛,成群的鸟儿在林间鸣叫,红豆坡上数百顷山坡上长满越桔(兴安红豆),可惜来时只有少面积结果。红豆坡是大兴安岭林区典型的杜香林,景区内有40~80年生的落叶松天然林,疏密均匀,树干笔直,树冠葱笼。林地红豆植株上伴生着杜香,散发着香水般气味,可用于驱赶蚊虫,步入红豆坡,满目苍翠,清香扑鼻。在大兴安岭林中,采摘一把以青松盖顶、杜香为伴的红豆,会有‘北国红豆更相思”的动情感受。

兴安红豆与杜香
走进大兴安岭最美丽的地方当属百里白桦林长廊了,虽然仍是细雨蒙蒙,但是我们的游兴不减,窄窄的栈道一直通向林中深处,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树种杂生众多的大兴安岭,何以有这样一片绿与白的纯净之所。但是,这种强烈色彩对我们眼球的冲击力确实不小,如此震撼人心的美丽,恐怕时间再难寻觅。

百里白桦林长廊·纯净的美丽


大兴安岭内世代居住着勇敢剽悍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莽莽的原始森林,沉寂秀美的草原,清幽的河川峡谷,哺育着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儿女。过去,他们依靠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赶着樟狍、野鹿,游猎在辽阔的林海里,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大兴安岭既是他们的天然猎场,又是他们的家乡。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族人民从森林里走出来,从游猎到定居,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腹地贝尔茨河北岸,还世代居住着另外一个以狩猎为生的鄂温克族。鄂温克是通古斯语,译成汉语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的意思。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他们称家养驯鹿为“奥伦”,野生驯鹿为“索格召”。驯鹿有鹿一样的角,牛一样的蹄,马一样的头,驴一样的身,所以也称它为“四不像”。驯鹿是美丽、强健的动物,个头比马小一些,不论雄雌都长着长犄角,其毛色有灰褐色、灰黑色、白花色和白色。驯鹿体轻、蹄大,善于在沼泽、密林、雪地中行走,被人们誉为“林海之舟”。驯鹿白天很少吃东西,夜间才吃草,它爱吃悬挂在树上的地衣、苔藓类植物,以及真菌类的蘑菇,冬季就吃些嫩树枝。驯鹿浑身是宝,皮毛可以制成上等皮革,柔软耐磨;驯鹿的肉可以吃,茸角、鹿鞭、鹿筋、鹿心血都是名贵药材。鄂温克人非常喜爱驯鹿,把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并把驯鹿确定为自己民族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