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
岁月倥偬,弹指三十五载,回顾在大兴安岭的岁月,历历在目,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晰。 要说最令人难忘的,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在大兴安岭筑路伐木的日子。因为生活极度艰苦而令人难忘,因为任务异常艰巨而让人刻骨铭心。
1970年初春,我们坐上闷罐火车,途径加格达奇、海拉尔,火车穿过嫩江平原后,在前火车头牵引和加挂的后火车头推动下,穿越多个隧道,缓慢地在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爬山越岭前行着。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祖国的北陲边疆大兴安岭克一河林业局。 一支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52团组建的筑路采伐队,顶风冒雪开进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于茫茫林海中的一个角落安营扎寨了。我们筑路采伐队的任务是修筑一条10公里的运材路。要在冰封雪裹、乱石堆积的山上,于茂密的林中修筑一条道路,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路址选好后,要经过伐树、清理积雪、挖树根、垫石头,最后再添沙盖土。每一道工序不仅艰难,有时还潜伏着危险,拿伐树来说吧,数十米高、几搂粗的参天大树,如果不掌握正确的伐木要领,不懂得伐木常识和规矩,很容易出危险的,而一但出危险,就是人命关天。还有,伐过的树根要清除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树,盘根错节,加之冻土层,要清除掉十分不易,没有办法就用炸药爆破。
当然,摆在兵团战士们面前的任务是最艰巨的,也是最重要的。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兵团战士们每周都要完成十几延长米的筑路任务,不要小看是十几延长米。因为那是在冰冻三尺的大兴安岭上,是在地势险要的山坡林带。战士们先要将伐倒的大树肩扛臂抬,运到路旁几十米外,接着清除厚厚的积雪,再就是锹挖镐刨,挖树根,刨石块,春寒料峭,地面坚硬无比,一镐下去一个白点,几镐下去,浑身便开始冒汗。身为班排长们,都身先士卒,看到排里哪个战士瘦小或体力不支,就会主动帮着干。虎口震裂了,手被磨出泡了,兵团战士们照样地工作。只见工地上有的挥镐刨冻土、有的用锹往车上装土、有的推着装满土的独轮小车飞奔填倒在路基上,独轮小车在工地上穿梭般往返着,大家都不甘心落后,充满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景象。
施工中的困境不可想象,生活上的艰苦更是难以言表。我们住在棉帐篷里,这种帐篷在大兴安岭地域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强烈,白天正午的阳光一照射,帐蓬内气温如蒸笼一样,又闷又热,让人喘不上气。夜里外面多少度帐蓬内多少度。当然,最难熬的是夜晚睡觉,尽管兵团战士们用松木拌子将空油筒做成的炉子烧得通红,但仍难以抗拒外面肆虐凛冽的寒风,兵团战士们不得不戴上皮帽子睡觉,有的感到这还不过瘾,索性把皮大衣都蒙在头上,只露着两只鼻孔出气。伙食是极其单调的,大兴安岭无霜期短,不用说新鲜蔬菜,就是连白菜萝卜土豆“老三样”都供应不上,十天半个月菜里见不到一块肉,清汤寡水的菜中根本见不到油星。

生活是单调的,日子是清苦的,但也不乏快乐时光。偶遇下雨,不能施工,兵团战士们便自寻乐趣,三五成群,来到附近的小河沟,捕鱼摸虾。初春的兴安岭,刚刚解冻的小河沟,流淌着清澈的河水,白漂、鲫鱼、老头鱼、鲶鱼、泥鳅鱼等各类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岸边一人多高密密麻麻的芦苇,随风涌起一道一道的波浪;远处松涛阵阵传来,似雄浑的交响乐在为我们伴奏。

大兴安岭的山鸡
我们用从连队带来的麻袋、蚊帐、做饭用的笊篱等捞鱼的家什,在齐腰深的河水中与鱼儿展开了一场追逐战,大家你捞我抓。那些整日生活在人迹罕至深山老林的鱼儿们,那见过这阵势,纷纷吓得往水草丛里钻,这可给兵团战士们提供了生擒活捉机会,兵团战士得抓就抓,得捞就捞,一个人堵不住,就几个人用蚊账、麻袋等家什合围,直到鱼儿们束手就擒,就这样,不到半上午的工夫,就搞得盆满钵盈,乐得兵团战士们合不上嘴,因为中午可以好好改善一顿伙食啦。 我们还用枪打回几只山鸡炖了吃,那真叫香啊。
筑路施工进入原始森林纵深5公里地段时,常发现有只母熊带两只小熊出没,经查看发现熊窝就在附近。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决定端掉这个熊窝。吃过晚饭后,金铁柱连长带上六个战士拿着冲锋枪、步骑枪和一挺转盘机关枪,由一个熟悉路的林区工人带着进入林子去打熊了。我们在宿舍里议论着熊掌怎样用小火炖要多长时间的话题,都馋延欲滴的等着能吃上香喷喷的熊肉了。等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觉醒来,去打熊的才回来,只见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到帐篷里,把枪扔到一边,哈欠连天和衣倒在床上就睡过去了。
熊窝洞口处进行了周密安排设伏,单等着熊出洞就一举端掉它。他们带的都是抗美援朝使用过的苏式武器,虽比正规军配备的武器略逊一筹,但是带有冲锋枪、步骑枪、转盘机关枪火力配备还是很强,打熊是不成问题的。他们在熊窝旁趴伏了一个时辰不见动静,就往熊洞里扔石块也没反应,金连长他们最后摸到熊洞口查看,发现里边是空的,根本没有熊。经分析,因我们施工到熊窝处,炸药爆破和人的噪杂喧闹声,已严重惊扰了正哺育幼崽的母熊。为了保护幼崽,母熊已把这个熊洞弃之另寻他处安身去了,我们虽没吃到熊肉并不遗憾,同时也为母熊保护幼崽安全离去而感到庆幸。
盛夏的大兴安岭是迷人的。林深叶茂,流水孱孱。放眼望去,满山遍野开着各种野花,还有缀满各种果实结着野果,什么都柿啦,黑加伦子啦,山葡萄啦,阳光下十分耀眼。每逢午休和施工间隙,我们便顾不上困顿和疲劳,带上脸盆、牙缸、各种瓶子等,冲进林子深处,摘采都柿啦,山葡萄啊,那甜甜的又酸不流丢的都柿和山葡萄,好吃极了。我们边采边吃,边吃边摘,不一会儿,就弄个“洒足饭饱”,吃饱喝足了,不知是谁一时兴起,将刚采摘的野果砸在另一人身上,一瞬间“战争”被挑起,顿时战场硝烟弥漫。在场的兵团战士们纷纷以手中的野果做子弹,你投我掷,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所有人的脸上以及浑身上下都是各色鲜嫩的野果汁,短暂的面面相觑后,便是仰天大笑。其情其景以及那种融入自然亲近山岳的体验,那种放飞自我的心情,那种远离尘世的放纵,至今想来,让人留恋忘返,回味无穷。

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大兴安岭那林海莽莽、碧波万顷的景象。春天,满山的杜鹃花盛开后,映得大地都红彤彤的,很是壮观;夏天更是漫山遍野的奇珍异果,闲睱时,男同胞还会用各种方法去抓鱼,有了收获就让我们煮,然后一起共享;秋天我们上山采亚格达、山葡萄,边采边吃。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飞起的野鸭

啄木鸟

猫头鹰
五个月的施工生活,五个月的兴安历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有紧张也有放纵。五个月,在人生的长河只是一瞬,但它镂刻在我脑海里的是终生不可磨灭的印迹。留给我的是一笔永远用不完的精神财富。一位哲人曾说过的一句话: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苦难能让人们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使人们学到常态下学不到的东西。我也在想,一个能在如此艰苦环境下生活过的人,还有什么逾越不了的人生障碍呢。从这个意义讲,能够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能够经历这般艰苦岁月的磨砺,岂不是人生一大幸事!转眼35年过去了,昔日天真浪漫的幼稚青年,今天都已年过半百,成为肩负重任的社会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