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大兴安岭游记

大兴安岭游记

流淌在历史中的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从位于蒙古高原东北部边境的大兴安岭西坡发源的海拉尔河,西流到满洲里附近折向东北,名称变成了额尔古纳河。从《旧唐书》、《元史》、《明史》,直到清代,历史一直没有忘记额尔古纳河——这条黑龙江的支流。于是,我们沿着额尔古纳河前行,去认识这条伴随着历史流淌的河流。

      额尔古纳河见证了康熙大帝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还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的汇合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1685年,康熙大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兵围攻雅克萨城,迫使沙皇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额尔古纳河成为了中俄两国的界河。然而,满清政府的这种辉煌仅仅只有这么一次。150年后,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了洋人的天下。

      额尔古纳河向世人奉献了最美的湿地——根河湿地。早晨从海拉尔出发,中午时分到达额尔古纳市,听从了导游的建议,我们先去游览根河湿地。根河湿地位于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镇的西北郊,距市区很近,行车约10来分钟就到了。我们走进湿地大门,似乎并没有什么吸引游人之处,于是,我们带着姑且一游的心态随意走去。然而,当我们到达山坡顶上,向下望去,顿时让人眼睛一亮,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湿地。平缓开阔的大地上,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根河蜿蜒穿过,形成了壮观秀丽的河流湿地景观。根河犹如一条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在平坦的草原上缓缓流淌着,形成了一个个河塘,恰似一粒粒不规则的宝石,镶嵌在翠绿的绒毯上。河谷湿地两侧的高坡上生长着大片以白桦、落叶松,远远望去,前方的山坡上是盛开的油菜花,把湿地装点的更加多彩。山坡上的野花,透着勃勃生机。一切都是那么富有野趣,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额尔古纳河养育了中国的华俄后裔。19世纪60年代,沿额尔古纳河地区的大批俄国人涌入中国境内,盗采黄金。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批的沙俄移民又一次越过额尔古纳河,涌入中国境内。俄国二月革命后,更多的俄罗斯贵族越过西伯利亚,逃亡到额尔古纳地区。他们与闯关东的山东汉子通婚,子女们便成了第一代华俄后裔。然而,他们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俄罗斯习俗,住“木刻楞”、洗桑拿、吃大“列巴”,走进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可以领略到异国的民俗风情。今天,额尔古纳市有7000余人华俄后裔,他们讲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却长着蓝眼睛、高鼻梁,血管中流淌着白俄贵族的血液。1989年,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将我国的华俄后裔改为俄罗斯族,而额尔古纳市的室韦乡也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傍晚,我们来到了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的室韦。这里是个口岸,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铁桥架在河上,通往俄国。这桥叫友谊桥,2001年4月动工,同年9月建成,可通大卡车。桥头建有岗亭,边防军人站着岗,但是很平和。我们不能过桥,只能站在桥边瞭望额尔古纳河,它很平静得像条小溪,在薄暮中静静地流淌着,时而吹来一阵风,在河面上卷起几个波澜。河对岸便是俄国的领土,连绵起伏的小山头铺上了绿色,但看不见树木,更没见到俄国人的踪影,只在一个河道大转弯的地方,隐约看见远处有一堆房子。

      我们回到了村里,在一家民居中住了下来,晚上,品尝着主人做的俄式家庭风味餐,有几个颇有特色的菜肴。晚餐后,在夏日的夜色和同伴一起在村子里散步。四周很是宁静,听不到江南乡村夜晚的蛙鸣狗吠,更不见村民的走家串户。看来,此地的乡风确和内地不一样,很有些欧洲人的风习。不过,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变化,靠河的地方,富有的村民告别了传统的木刻楞,住进了新建的很漂亮的新居,门前停着私家小车,贫富的差距就在这么一个边陲小乡村中也显现出来了。

      额尔古纳河,一条流淌着历史的河。站在额尔古纳河边,你不仅能够欣赏到宁静而美丽的风景,更能够品味出历史的沧桑感。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