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边境之行----走进漠河北极村
在穿越大兴安岭林区时,因在阿龙山地段往满归方向的路上不巧赶上新路铺设沥青我们在山里被堵了五个小时,到达漠河县城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找了家旅店安顿好吃完晚饭已经是凌晨快一点了,我们商量好第二天大家好好的睡个自然醒,不必再赶路了。因为第二天的时间很充裕,漠河县到北极村只有85公里,是整个行程中距离最短的路程,晚睡多久什么时候出发都不要紧了。
说到这一点,我这心里也怪不落忍的,真是难为了他们几个大男人,几乎每天都是六点钟一到,我这个临时团长就叫起床准备出发了,每天行程最少500公里,最多700多公里,我说哪个地方停车就哪个地方停,哪个餐馆吃饭歇脚就哪个餐馆休息,我点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我说住客栈他们就住客栈,从没有一句怨言和半句不同意见,换了平时,这几个大男人都是住宾馆吃山珍的人啊。
这些天来,平常每天都是四点不到我就起床了,谁叫北方的天亮得那么早呢?四点一刻天就亮了,听说漠河北极村白昼的那些天是没有夜晚的,平常三点一过也就差不多天就全亮了。所以这一天我也给自己放了假,好好睡个懒觉,别再想着那日起日落的事了。话虽这样说,六点不到我自然又醒了,悄悄拉开窗帘一条缝看了一眼,窗面的光线已经白的像上午十点后的太阳了,悄悄拉上窗帘回头一看,老公也翻身坐了起来,我说再睡睡吧,他说每天六点出发跟着你都成生物钟了,哪还睡得着呀?我歉意的说,那咋办?他回答我“起来呗,到外面溜达去”六点半我们出了大街,这才好好的看了看这座灾后重建的新县城。
p1、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7′至124°20′,北纬52°10′至53°33′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县份,是祖国的最北端。新县城建设的很漂亮,可谓小巧玲珑、端庄周正,整体布局状如棋盘。街道笔直,房距很宽,近十六七米的四车道上车流很少,人也不多,我们沿大路往前面漫步走去,早上气温很低,但空气很好,太阳暖暖的照在身上,很舒服。抬头看了一眼经过的“中国漠河口岸”这座俄式风格大楼,很漂亮,也很气派。

p2、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漠河县唯一的广场,北极星纪念广场。这个休闲广场的特别之处是建在山上,需要拾几十级台阶而上。台阶的侧面绿化,被园艺工人装饰成了“中国·漠河”的图形。就是在这个广场山上的北极星纪念塔下,我们碰到的那个老人家跟我们说了那场大火;一天的时间就让这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遭受了灭顶洗劫,大火在这里燃烧28天后才被扑灭,那是他们心里永远的痛。。。。。

p3、上午八点多出发,十点不到我们到达了漠河北极村。

p4、 北极村,多美丽的名字,这个在中国地图上金鸡之冠的地方,中国最北的一个小村子。就是这里。离俄罗斯一江之隔的边关小村庄,自从在小学的课本里认识你开始,你就成了我终将行走在生命旅程中的一方土地,对你的向往一直在心,梦寐思长,全浓缩成了一种想象。就像没见过海的人对大海的想像,没见过梅里雪山而对雪山的想像那样。几十年过去了,夙愿终于得偿在这一趟《草原边境之行》的征途中了。关于这里的一切想象似乎都将变成现实中的映像了,我将看到怎样的北极村呢?。

p5、下午我们几个人慢悠悠的围着村子看了几个具有纪念代表性的地方,我认为漠河北极村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地方还是非常值得来看看的。这是我国最北的哨所——“北极哨所”

p6、“北极哨所”的旁边有座建筑风格完全欧式的中俄会谈会晤馆中国漠河会谈会晤站。跟谁会谈什么呢?恐怕是跟俄国谈关于边境之间等等的问题?或是谈《瑷珲条约》?还是什么其他的?我们也不知道。

p7、 中国北极第一“北陲哨兵”——139号界碑。听当地人说这是复制过来放到哨所一起好供游客瞻仰的,真的界碑在老远的深山林子那边的坡上,不是游客可以去的地方,下次再去,我一定要找到它。

p8、黑龙江安静地流淌环绕着北极村,在这里,黑龙江就是一条天然的国境线,它一半属于中国一半属于俄罗斯,俄罗斯把这条河流为阿穆尔河。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滚滚的黑龙江和对岸俄罗斯峭立的山峦和旁边的一个小村庄,与中国的小村庄风格相近,都是木结构的房屋。旁边一钓鱼的当地人说,晴天的时候,对岸的俄罗斯人会到黑龙江边游泳、洗澡。菜鸟跟我们开玩笑说,要是我们也悄悄的游过去,那哨所上会不会真的有子弹射过来呢?

p9、这是北极村里一座很有特色的旅馆,叫“北极人家”可惜一般情况子下很难订到房间,都是驴友提前就预订好的。

p10、吊索桥下这条河叫墨河,是黑龙江近处的小支流,因水流如墨黑般颜色而得名。据说,这里的漠河县也因此得名,漠河县因黑龙江涨水,才由北极村搬到远离黑龙江边80多公里的位置,北极村的历史远比漠河县久远。来漠河的人除了享受自然生态外,主要是“找北”,要找北就必须通过这座吊桥,跨过墨河到达中国北极点一个小沙洲上才算。在北极村有个说法:找到了北就找到了健康、财运、和官运,所谓北上北上吗。一位来过这里的国家领导说,找到了北就找到了方向。 (小沙洲没什么好看的就不上片片了)

p11、也许大家还不知道吧,这个冬天有着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夏天有着连绵不断苍翠的原始森林,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处在冰雪期的,中国最北陲的小村子,小到村子里只有百十户人家,家家连着院,户户连着木篱笆墙,靠种地,猎鱼和伐木生活的北极村,就是《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作者迟子健的故乡,她就是在这个中国的最北端,有着“先声夺人”的雪村度完了她的童年和少女时光。
当我们以为在草原的深处只有着一群蒙古族游牧人群时,谁也不知道其实他们是鄂温克族人,一个很少有人触及的领域。是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让我们了解了这个世上还有这样一群游猎的人群,也只有迟子建来创作这样的故事是和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如此密切且不可分的联系。

p12、迟子建说,她17岁以前没有离开过村子和这片山林,小时候就常常看见鄂伦春人骑着高头大马在林子里狩猎,在山林里生活,他们饲养着半驯化的驯鹿,与驯鹿相依为命。她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书中描写的这支即将被人遗忘的部落群体现在就生活在大兴安岭根河一带,他们原始、自然、本能的生活却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受到挤压,几年前政府请他们下山定居,但他们适应不了山下的生活,陆续地又回归了森林,而到目前为止,这个民族也只剩下200多人了。。。。。。
这个高高的,茅草搭成的草棚就是最初的鄂温克族人居住的房子,难怪迟子建回到给了她一种气场的故乡在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时说“我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生活在森林里、每天出去打猎、住在能看得见星星的房子里的鄂温克女人了。”这句话,这个场景,让我完全沉浸在了一种无法超越悲情的状态当中了。

p13、北极村,多神奇的地方,从资料上和旅游等媒体上我们都知道漠河北极村是在中国唯一能够看得到北极光和极昼现象的地方。而极光本来就是难于一见的自然天象。在这里,白夜产生在每年的夏至前后的九天中,如遇晴空万里的天气,这九天中,一天24小时几乎都是白昼,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西边晚霞未逝,东方朝晕又起,象傍晚,又象黎明。据说人们在室外可以下棋,打球。每年的夏至节前后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从各地赶来,想欣赏到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但实话实说,像我们这些普通游客实际上是很难看到这些现象的,也许是季节赶不上?或是运气?
晚上坐在院子里聊天时,菜鸟还不甘心的问过房东,房东也说他们也很难碰到,只听说1987年9月出现的那次连续几天的下半晚持续了好几个小时。难道真的都是在晚上以后的下半晚出现?他们都睡熟了?不知道,反正去过北极村的你们相互问问?谁有运气见到过吗?我能见到吗?

p14、 第二天凌晨,时针指向二点时我就醒了,也许是心里作用太期盼在这样的地方能见到我想见到的白昼、极光等奇迹了吧?长久以来极光的神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相信也是所有知道极光现象的人们汲汲想要了解与探索的吧?此时全然忘记了这个季节不是观赏白昼极光的时期了,等悄悄的出了院子感到周身冰凉时才知道已不是夏至时节了。周边的环境一片墨黑,但屋顶以上的天空有些奇特的光影,我抬头一看云层很厚,但透过屋顶的那云层和月光形成的光晕感觉它像极了我心里对极光的想象,如同书里描述的;“天空泛白,西边晚霞未逝,东方朝晕又起,象傍晚,又象黎明”这不就是极光吗?这样想着,真的感觉它就是我想象中的极光天象了。
我想不管人们如何发挥他无穷的想像力,也许真的是穷尽天下词汇,也难以真正准确的叙述出苍穹中一些奇妙的大自然景色了,就更难书极光之绚丽真相到底是如何了。从物流层面来说,它是一种太阳能流与地球磁场碰撞产生的放电现象,它是一束束电子光河,在离地球60英里的天空,释放出一百万兆瓦的光芒。因为这光芒而产生了许多古老相传的神秘传说和景象就是必然了。也许极光就像它本身一样,如烟如雾,如梦如幻,如光如影,让我们无不充满遐想的去赞叹其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妙了

p15、 心满意足的自我幻想了一番后我又躺下去再睡了会儿,四点钟,生物钟的作用照常把把我早早唤醒。穿衣洗漱完毕推开门厅,悄悄的向外走去。没走出五米远,回头一望:我们住的客栈招牌就看不见了;再极目远望,由于黑龙江的水气,满天都是雾气,昨日映入眼中的一切一切,均都遁入雾中。
一片晨雾,一阵浓雾,雾浓浓地裹住了我。我在雾中慢慢的走去,向雾中走去…….

p16、循着白色路面往前,我小心翼翼地试探行走,悦耳的鸟鸣在我的耳边缠绕,林静鸟喧。不停的刷刷声从雾中传来。挪动中,感觉脚步前后蔓草凄迷,去路难寻,弯腰摸了一把,湿漉漉的,是一丛丛野草,草木牵裳,露水沾衣。当及到眼前时,不觉间已进入一片弥漫烟雾的水面。雾蒙蒙地透过烟雾时隐时现的山峦想必对岸就是俄罗斯境内的山,山峦和烟雾中有一小骝,形状如银色的龙蜿蜒点缀在水面当中,被烟雾弥漫笼罩成一片悠然,泛着波光的光泽。此刻我想起大诗人陶渊明在1600多年前,也曾有过但凡如此之类的遭遇,但他确遭遇到的是桃花源。而今,我这远来的游子,所遇到的不过是普普通通,在最北的漠河黑河里经常能见到的景致罢了,但此刻的浓雾确真的给了我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七时以后,微风乍起,太阳的七彩流光,想穿透这朦胧的雾霭,浸透凡间。它们随着风的摇曳漫步飘移中,而随着它的飘移,吹淡了我身边几米外的浓雾,北极村渐渐地显露出了它寂静轮廓和村里幻化出的一些暖暖的色彩~~~~~~
p17、它们一会儿轻吻在花瓣上,如斗艳的墙角梅……

p18、它们一会儿散落在篱笆上,如村中的守护神。

p19、它们一会儿飘到屋顶,如厚重的金字塔,

p20、它们仿佛在一次提醒我是否已误入人家的院落?

p21、【老鱼】啊:是不是已误入你家的院落?拿什么招待我们?

p22、在北极村有很多值得慢慢走走的感觉,可以慢慢感受北极村的风土人情,再看看中国最北极的村子,北极村里的一切,都是中国的“最北”:前面我们走过了中国第一“北陲哨兵”石碑、第一北极哨卡等。这里走下去看到一块石碑,是“中国北极点”。

p23、 这座孤零零的木栅圈起的小庭院,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最北一家”。

“最北农家院”

p25、“最北一店” 不过东东好贵哦。。。。

p26、“最北垃圾箱” ——哈哈,本人加上去的,因为没找到“最北洗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