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大兴安岭游记

大兴安岭游记

呼兰河畔访萧红

下午去位于松花江北的哈尔滨呼兰区大用镇,回来的路上特地绕道到萧红故居参观了一下。萧红故居就在呼兰城区,但我们到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但看门的大爷还是好心让我们进去看了看。
这是一所典型的晚清北方民居,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一进门在院子中间是一个萧红右手托腮深情凝视的雕塑。雕塑背后就是这所宅院的正屋,萧红就是在这里出生。

正屋一排五间,一水儿的灰瓦灰墙,屋子两头还有烧炕的烟囱,典型的东北民居。走进去,中间堂屋是灰砖铺地,两侧的卧室都是木地板。在堂屋一侧的门两边有一幅萧红父亲写的对联:
惜小女宣传革命粤南殁去
幸长男抗战胜利苏北归来
里面的几间屋子布局差不多,靠南面窗户是一张炕,屋里陈设不多,大概老屋里剩下的东西也没多少了。有一间屋子里悬挂着一些萧红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她与肖军的合影,照片上的萧红很漂亮,但嘴里叼着个烟斗,在当时东北女孩子抽烟也许并不罕见吧,但她逃婚、与未婚夫同居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啊。要是在今天,萧红是个标准的“美女作家”,并且个性十足、新闻不断,一定是媒体追逐的对象。


以这排正屋为中心,周围还散布着不少屋子,都是近些年陆续重建的。这个院子是萧红的父亲在1908年修建的,当年在呼兰这个小地方恐怕也算得上是“豪宅”了。后来他们家举家迁走,解放后这里被分给了老百姓,大院也早已面目全非,但好在萧红把她小时候生活的场景都写在她的《呼兰河传》里,如今的修复重建也都是按照《呼兰河传》中的描写进行的,包括水井、西厢房、草房等。而在修复的这些屋子上也都有牌子,上面除了介绍外,还有萧红在小说中的描述。



可惜我没读过《呼兰河传》,对小说中描写的这些场景自然也不熟悉。但走在院子里,我还是能感觉到像是在触摸作家的童年。
在东侧的一排屋子里,有一个小型的陈列,展出了很多萧红研究的资料、萧红著作的各个版本等。在上世纪30年代,萧红风华正茂,她的才华被鲁迅、茅盾等欣赏,被称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正应了红颜薄命这句话,萧红1942年就在香港病逝,才31岁。不过,她不足10十年的创作生涯竟然留下了上百万字的作品,也许正是旺盛的创作燃尽了她的生命。

出故居大门,门前修了个大广场,许多人正在欢快地扭着秧歌。这个萧红笔下的小县城现在已经成了哈尔滨市的一个区,但其实离哈尔滨市区还有20多公里。在东北这片沉睡的荒原上,文化的种子是近一百多年才慢慢发芽的,而萧红就是这片黑土地上孕育的不多的文化名人之一。
回去的路上再次经过呼兰河大桥,我让司机把车停下,下车走上桥头,想好好看一眼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正是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映照在静静的河面上,不知道这样的场景是否也映在萧红的记忆中了。

没有回市区吃晚饭,而是在江北的一家老鱼头餐厅,吃大铁锅炖鱼。东北式的豪爽,大厅里摆着好几口大铁锅,我们就围着大铁锅吃炖鱼,就像是围着灶台吃饭似的,别有风味。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