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龙岩游记
龙岩游记
福建洪坑观土楼
早春二月,利用在福建福州福清这“三福”之地监制工作的间隙,踏上了梦寐以求的“土楼之旅”。
清晨从福州出发,车行一路是隧道高架桥不断,穿行在崇山峻岭的高速上,有的路段险得我两眼不敢往窗外看。翻山越岭到下午一点多旅游车才到了永定县洪坑村土楼群。

一路上看到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南的山区之中,由于大多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眼前的洪坑村如今被辟为“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2001年村中的奎聚楼、福裕楼、振成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匆忙用过了“午饭”,我跟随导游进了村,溪水两旁形态各异的土楼比比皆是,真让我目不接睱。


洪坑是一个居住着五百余户人家、二千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洪坑土楼群为林氏土楼,有建于明代至民国的圆形、方形、宫殿式、五凤式、府第式等形状的土楼近四十座。土楼与宗祠、寺庙、学堂等建筑沿洪川溪而建,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村道小桥,田园茶坡融为一体。面对这独一无二的景观,我端着相机拍个不停。


福建土楼是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坐在村中的大榕树下耳听导游介绍客家土楼的渊源,眼观远处近旁的这种适应聚族而居,防御性强的民居建筑,感叹这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创造力。座座土楼在向世人诉说着客家人的创业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