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龙岩游记

龙岩游记

永定土楼怀古一游

    江南的园林,精巧雅致,驰名天下;但让时间回到南北朝时期,园林只是南朝文人雅士中流行的一种建筑形式,模仿自然山水,寄托情怀;在北朝与之相对应的建筑形式是坞堡,也称坞壁,是地主豪绅聚族而建,据以自守的一种防卫式建筑,形似城堡,墙壁厚重,碉楼耸立,内中却是一个家族安宁生活的小社区。园林与坞堡,一文一武,南北相望,曾在建筑领域各显风流。

    客家人,目前地域分布最广的汉族民系。自汉朝始,每当中原出现灾祸,士族就会举家南迁,一次又一次,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漫长规模最大,也最为悲壮的移民史。人离开家乡后总会牢记自己的渊源,在悠悠的迁移史中,客家人逐渐形成了一些祖制,成为联系自己与曾经故乡的一种纽带,如祖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等。客家人聚族居于南方深山之中,恪守祖制的风俗和相对封闭的环境,形成了客家人在今日看来略现保守的风俗,但幸运的就是因为这种保守,我们才能从客家人身上看到更多曾经属于汉族的遗产,如语言、服饰,还有建筑。

    曾经的坞堡在北方大地几乎已无实物遗存,只有零星的庄园和大院能略见一斑;但坞堡却随着客家人的迁移来到了南方,使得我们今日还能领略一番往日的风采。客家人在广东修建的围屋和在福建筑垒的土楼,虽然不是古时纯粹的坞堡,却是一种正统的传承。

    2007年10月6日,我从福建龙岩乘车前往永定参观土楼,这种外观独特、内涵丰富的建筑形式,着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永定土楼有圆楼、方楼等形式,尤其是圆楼,在我国以方形为传统的古代民居(如四合院)中,更是那么的不同。这些土楼都是一个(或数个)家族聚居的封闭空间,规模宏大,围合严密,一般高三至五层不等;出于防御需要,低层的房间对外不设窗户。楼内布局是通廊式,众多的楼层和房间使得居住、读书、祭祀、会议和仓储等功能一应俱全,显现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生活方式。

    那一天参观土楼给我留下了那么几个印象:
    1、布局严谨;土楼外观多是规则的圆形或方形,开一个大门,内部结构同心环绕、向心对称,中轴线上设三堂:下堂为门厅,中堂为聚会大厅,上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祠堂,所有房门均对着祖祠,表现出一种极强的家庭观念和祖先崇拜。
 

    2、注重风水;土楼的选址很注重靠山、近水和向阳等因素,大都坐北朝南,门前有半圆形的池塘,背后有山坡或树林;有些土楼则建在地势平坦的开阔地。不过由于开发,很多风水布局都已被破坏。
 

    3、家族观念;前面写到土楼都是家族聚居,楼内有供奉祖宗的牌位,此外还有祖宗的画像,楹联上对祖宗的歌功颂德等等。

    4、尊儒重学;客家人虽然耕作为主,却很注重读书(可能这也是客家人英杰辈出的原因之一),每座楼内在高层(或碉楼内)都设有读书房,而屋中悬挂的字画、匾额和楹联等,更是很好的烘托了这种儒雅的气氛。此外,每座土楼都有很具内涵的名字,如环兴、奎聚、承启等等,无疑比当今的商品房楼盘名字更具中国风,在现今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那些开发商们不妨借鉴一下。

    写到这里突发奇想,如果用现在的材料和技术,按照土楼的形式布局修建商品房会是什么效果?业主们成为“一家人”,开门就对着供奉开发商祖宗牌位的陈列室?看来特定的建筑形式还必须是适应特定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为好。
 

    5、建造独特;或圆或方的封闭造型,当然是为了家族聚居的需要,但用黄土或三合土为主的材料来夯筑,却和本地原住民以木构为主的房屋迥异,显示出一种外来特征;中原房屋也多木构,不知土楼是不是汉时夯土营造的遗风?土楼的大门一般都很厚重,窗格和家具等未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高层设置的一些防御性的枪眼很有意思。
 

    因为土楼散落各处,参观得很少,所以也只能写出那么多了,日后有机会多参观一些土楼后,我会好好写一篇关于土楼的建筑艺术和人文内涵的文章。

土楼的土墙,真的很结实!

    振成楼是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举的典范之作,规模巨大(具体直径和高度我忘记了),1912年始建,1917年建成;悬山顶抬梁式结构,设一正门两侧门,五层高,内外共三环,按八卦布局,每六个房间成为一卦;祖祠却具有西式风格,甚是奇特;楼外左右分设有半圆形屋子,外观似一顶乌纱帽,这种拜权的象征不知是崇高还是现实?

出于防御考虑,很多土楼都是低层不开窗,高层开窗

有西式风格的祖祠

   老旧的环兴楼,给我的印象更为古朴和纯粹。

龙岩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龙岩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