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览滕王阁
由于业务的需要,本月12日出差到南昌13日办完事后,本可当日晚上回洛阳,但听朋友说滕王阁在南昌(哈哈!我够孤陋寡闻的了),我就临时决定多留一天,去参观一下江南名楼。
第二天上午8点,坐上2路公交车到滕王阁;上车时,只是小雨,谁知越下越大,下车时已成中雨,没奈何,冒雨走了几分钟,远远就看到了雨中的滕王阁。

雨中藤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现在开放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是在1989年原址重新修建而成,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

附属建筑群
是名楼,都有它的引人之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千古绝唱,使得《岳阳楼记》和岳阳楼一起流芳百世;崔颢则在黄鹤楼写下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江南三大名楼中的岳阳楼和黄鹤楼一样,王勃的《滕王阁序》让人们知道了南昌滕王阁,也让他名留青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佳句让人们赞叹不已;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更使人增加了对这位初唐四杰之首的景仰。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 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 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泽东同志生前手笔。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边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边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以传统雕塑手法,并通过朦胧灯光的处理,把观众带入幽远迷人的意境中。
第二层层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壁画《人杰图》,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例如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汤显祖,张道陵,严嵩等。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让人充分感受了江西之人杰。
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中厅屏壁有的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第四层体现的是“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壁画《地灵图》,画的是江西的名山名水(包括庐山和井冈山)。
第五层与第三层相似。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是登高览胜、披襟抒怀、以文会友的最佳处。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正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10点10分在上面还有幸欣赏到了“仿古演出”。在一座小型戏台陈列有极为珍贵的古乐器复制件,两位乐师和两名古装歌伎表演古代乐曲,让游客体会了一下古代达官贵人奢侈的生活。

六楼的表演
登阁纵览,春花秋月尽收眼底,赣江水面宽阔且烟波浩淼,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一色,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如此美妙风景加上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的足迹和著名诗句,滕王阁名声显赫也就不足为奇了。

宽阔的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