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昌游记
南昌游记
滕王阁游记
江西南昌滕王阁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建此阁为其盛宴歌舞之地。因李元婴曾于山东省滕州被封为滕王,故名以“滕王阁”。20多年后,继任洪州都督阎公对滕王阁进行重修,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为此写下脍炙人口的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一时誉满天下,万人传诵。从此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古谣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滕王阁的保护。从唐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建筑规模也不断变化。1926年滕王阁毁于兵灾,仅存一块青石匾。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弟子根据宋宫廷藏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建筑师们以此为依据,于1983年对滕王阁开始第29次重建,并于1989年10月8日落成。古阁新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我两次到南昌,都曾登上滕王阁游览,第一次是2005年9月23日,第二次是2010年4月24日。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赣江之滨,朱廊碧瓦,檐倚蓝天,脊衬白云,显得十分巍峨雄伟,富丽堂皇。正面仰视,基础之上,分明是四层琉璃碧瓦,三层回廊阁楼。然而沿阶登楼,曲折环旋,却要攀升九重,才能到达楼阁的顶层。滕王阁的基础建筑高12米,分两层,第一层系钢筋混凝土高台,正中墙面镶嵌汉白玉长卷石碑,碑文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有二硕大石狮雄峙左右。第二层高台的墙体、栏杆、台阶、地坪均用花岗岩按宋朝样式打凿砌就,古朴凝厚,状如城墙。台阶正面,有一三足青铜宝鼎,高台两翼,则是碧瓦重檐的长廊和凉亭。高台之上,便是滕王阁的主体建筑,占地13000平方,高约60米。踏阶入阁,顿觉满目红蓝绿黄,色彩缤纷,阁内的绚瓓华丽与阁外的古朴素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层阁檐下悬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匾”的唐代书法家怀素狂草“瑰伟绝特”九龙横匾,正门红柱上挂着一幅楹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写得龙飞凤舞,乃毛泽东亲笔所书。厅墙镶嵌巨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表现王勃乘船赶赴洪都,在滕王阁挥毫作序的场景。第二层是暗层,厅墙有一幅长达二十余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描绘了自先秦至清末的八十位江西籍名人如陶渊明、徐孺子、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汤显祖等。印象较深的却偏偏是站在角落的明朝大奸臣严嵩,严嵩的师父张苍梧也在画面上,正视着严嵩,严嵩低头侧脸垂目,无颜以对。第三层是明层,有回廊四绕,厅墙上有壁画《临川梦》和铜浮雕画《唐伎乐图》,《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的故事,集中表现汤显祖戏剧中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的意境。《唐伎乐图》描绘唐代舞女在表演霓裳羽衣舞。第四层也是暗层,厅墙有巨幅壁画《地灵图》,描绘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如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等,与二层的《人杰图》呼应,堪称双璧。第五层也是回廊环绕的明层,厅堂壁墙上分别镶嵌有黄铜板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序》,陶瓷壁画《吹箫引凤图》和《西山待渡图》,磨漆画《百蝶百花图》等。第六层也是暗层,然墙体开窗,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阁外檐间高悬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阁内悬匾题为“九重天”。阁顶中央有12层24组圆拱形藻井,沥金绘彩,金碧辉煌。大厅内陈列有编钟、编磬等仿古乐器,墙上嵌以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表现唐代著名舞蹈《破阵乐舞》、《霓裳羽衣舞》的舞姿和场面。第七层是设备层,游客止步。

从滕王阁的内阁移步到阁外的环廊,就像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隧道。物换星移,喜歌爱舞的风流滕王和能文善墨的才子王勃已然千古,昔日王侯欢娱亭榭成了今天百姓旅游的胜地。登临滕王阁的游人络绎不绝,成群结团、兴高采烈地在阁上阁下游览、拍照。从滕王阁往下俯瞰,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尽是碧瓦丹墙的仿古建筑,凉亭、曲廊、拱桥、长街、深湖、浅池。翠草如茵,绿树成荫,鲜花吐艳,垂柳依依,依然是“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宋时风光,体现和展示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精粹。极目远眺,长天万里之下,不尽赣江浩浩荡荡地奔流,但已经欣赏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了,取而代之的是林立高耸的摩天大楼,势若长虹的跨江大桥,纵横交错的街道公路,熙熙攘攘的繁华城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表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我想,尚若滕王再世,定必日夜筵宴欢欣,歌舞庆祝当今神州的兴盛太平;王勃重生,也会当场挥毫泼墨,再作一篇更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