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里的寺和塔
在每个城市中,总有佛教的寺庙建筑,满足着善男信女表达虔诚信仰的需要,也成为一个城市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所以,到了南昌,我也去看了城里的两处寺塔。
南禅道场——佑民寺。佑民寺,位于南昌市区民德路上,是南昌城里一座非常有名的寺院,据说也是目前南昌城内保存的唯一一座佛教寺庙。佑民寺始建于南梁天监年间,唐代改称开元寺,后禅宗高僧马祖道一来寺说法,四方信徒云集,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此后该寺时毁时修,清朝顺治年间改名佑民寺。“文革”中再次被毁,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重建。

佑民寺有名,是寺内的铜佛。清嘉庆年间,在后殿铸铜佛一尊,高 1.6 丈,重3.6万斤,以至南昌百姓口中传起了民谣:“南昌穷是穷, 还有三万六千斤铜”。遗憾的是,“文革”中遭锯毁,除头部外,悉被熔毁。今天我们见到的已是改革开放后重铸的铜佛。

佑民寺有名,更是因了马祖道一曾在此弘扬佛法。道一大师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幼年出家,20岁时在渝州(今重庆)受戒,后游学南岳衡山,得到怀让大师“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的启示而顿悟,得授心印。数年后,道一大师便前往闽、赣弘法,大历年间,移住佑民寺,广聚信徒,随所化摄,,四方学者也云集寺中,说法论理,研习禅道。形成了以洪州(今南昌)为中心的禅宗活动,史称洪州禅。
洪州禅的法门宗旨可以归结为:平常心是道。曾经有僧人问道一:“究竟如何修道?”道一回答说:“道不用修,平常心就是道,什么是平常心呢?平常心就是没有做作,没有是非,没有取舍,没有断常,没有凡圣的心境。平时你不管穿衣吃饭,还是言谈举止,行住坐卧,还是应机接物,甚至是起心动念,无不是道,无不是禅,无不是修道。”显然,道一说的“平常心”,是指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心”,真正的将平常生活的作用体现出来,就得到了“道”,即见到了佛性,便可成佛,超脱自在。道一问景就是一个例证。据说,一天晚上皓月当空,马祖道一和三个得意门生智藏、怀海、普愿一起兴致勃勃赏月。道一问:“你们看此时景致如何?”智藏说:“依我看,此时正好焚香以讲经说法供佛。”怀海则说:“我看此时正是参禅打坐的好时光。”普愿什么都不说,扭头就走了。于是道一赞叹说:“经入藏,禅归海,只有普愿意独出物外。”因此,“平常心是道”将深奥玄妙的佛理研究转化为了现实的具体实践活动,引导学禅之人将禅与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意念和感情联系在一起,使禅在自然的展开中表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和幽默风趣的特点。道一大师就这样把六祖慧能倡导的顿悟转化为了更现实、更具体的活动。
道一大师是伟大的,一句“平常心是道”,向世人揭示了学习佛法的真谛,一切顺自然,不必刻意,道在自性本心,无拘无束,自由潇洒中,精神无碍,超出经佛禅坐,浑然于禅心之中。然而,世人真要修得“平常心”又何其难也,世俗社会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
南昌的镇城之宝——绳金塔。绳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区,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园10世纪初)。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还有舍利子三百粒,因而名之为绳金塔。传说绳金塔“水火既济,坐镇江城”,能镇火消灾,于是,便成了南昌的镇城之宝。

绳金塔历经沧桑,屡兴屡毁,现存塔体为清康熙年间重建,改革开放后,国家文物局和江西省政府、南昌市政府拨款对绳金塔进行了修复。绳金塔是一座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八边形的塔身,高七层,朱栏青瓦,墨角净墙,显得古朴秀丽;塔顶的葫芦铜顶金光透亮,在初夏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飘逸的飞檐上悬挂着铜铃,微风拂动中传来一阵阵悦耳的铃声,很有一些意蕴。塔内有旋梯,可登至顶层,直视南昌城廓,然而我们去的时候,恰逢关闭,所以未能登塔一览,很是遗憾。

绳金塔前是千佛寺,大殿内供奉着有999尊释加牟尼佛像供游客观瞻,大殿两边为文物展厅。绳金塔旁边是大成殿,于是,在一个不大的区域中,便有了佛、儒的集合,虽说景点的内容丰富了,但看起来总有些说不出的别扭。

绳金塔景区内游人很少,显得十分安静,我点燃了一支烟。南昌有着久远的历史,可是今人能够看到的却只有藤王阁、佑民寺、绳金塔等为数不多的几处景观了,更多的是伴随着“八一”英雄历程的各种纪念馆和旧址。或许,亘古历史的消失是一件好事,使南昌的百姓有了更多的豪气,可以毫无负担地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我又想起了道一大师的“平常心是道”,是啊,一切顺自然,不必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