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昌游记

南昌游记

南行记(6)——滕王阁

途径南昌有三项行程:一是与中学同学聚会;二是去龙虎山自助游;三是参观滕王阁。
2007年10月8日从吉安乘火车到南昌,中学好友曼芝预先为我们在南昌定好了酒店,并约了中学老同学晚上聚会。聚会非常愉快,不过本来是我请客的,最后被南昌的同学们做了东,一直难以释怀。10月9日老友ZZP陪同我俩一起游了龙虎山。10月10日上午和老伴游览了滕王阁,下午回到九江的妹妹家。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更使它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时任洪州都督)所建,由于李元婴封号为“滕王”,故名滕王阁。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令唐朝版的滕王阁名扬四海,可能才有了以后的屡修屡建。此前最近一次建于清同治年间,1926年毁于兵灾。我们今天看到的,已经是第29次重建的了。这座V29.0的滕王阁,是现代设计师依据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及其弟子莫宗江先生1942年绘制的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的仿宋式的楼阁。1985年重阳节开工,1989年重阳节落成。
滕王阁背靠赣江,坐西朝东。这是正面。

滕王阁(正面北侧视角)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有七层。台座和主阁从外观上看好像是四层,实际里面是九层。
从滕王阁北侧,可以看到四层回廊建筑正面(东)的匾额。


一层正面“瑰伟绝特” 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西面为“下临无地”;南北为“襟江”“带湖”,这三面选自《滕王阁序》。
二层正面“江山入座”;西面为“水天空霁”;南北为“栋宿浦云”、“朝来爽气”;均为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拟。
三层正面“东引瓯越”;其余三面为“南溟迥深”,“西控蛮荆”,“北辰高远”,均选自《滕王阁序》。
顶层东西两面均为“滕王阁”正匾(苏轼墨迹)。
在主阁一层立柱上,有毛老爷子手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右图为网上搜到的)
每一层都有特色各异的展览,我们只是浮皮潦草地走走看看,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一层南面廊檐的“襟江”

三层(实际是主阁的五层),是登高览胜的最佳处。
东面的“东引瓯越”。(旁边这座高楼是不是有点煞风景?)

回廊
回廊斗拱

某处天花板

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光线差,没照好)。

滕王阁北瞰,赣江。

滕王阁南瞰,赣江。

只有这个角度才算勉强和“秋水共长天一色”沾点边。

滕王阁右翼的园林建筑

滕王阁左翼的园林建筑

附近的高楼太多太乱。

宽阔的阁前广场衬托主阁的庄严雄伟,试图展现王勃所赞誉“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

《滕王阁序》我没有认真读过,但对只活到27岁的王勃的才气,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印象较深的是说我们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之所以要去参观滕王阁,也是慕名而来,想亲身体验一下。看完的感受却不如预期——楼倒真是盖得富丽堂皇,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成了千古“绝”唱啊。第一是唱的绝,1400多年再无能出其右者;第二是景已绝,滕王阁埋没在水泥建筑的森林中,体验那份诗意还真需要观者使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