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景德镇游记

景德镇游记

“江南第一衙”-浮梁古县衙·印记

历史上,瓷都景德镇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诗句曾叹:“商人 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自古以来一直因当地灿烂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而著名于世。(中国古代的三大国际贸易为:瓷器、茶叶和丝绸。)这次徽杭古 道 新安江徒步,抽了一点空,终于有机会前往一睹号称“江南第一衙”之称的江西浮梁古县衙真容。

  古县衙景点距离景德镇市区大约八公里,在现浮梁县城的近郊。渐近景区时,远远望去,在青山绿水之间,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古城门,后面隐约映衬着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景区门口的“浮梁”二字由老毛同志书写,冬日暖阳下,显得格外苍劲有力。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达550米的历史文化长廊,均用瓷板烧制,气势宏伟

没走多远,就到了古县衙之地。浮梁县署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一千多年来,屡毁屡建,最后一次大修是清道光年间(1821年),宣统元年(1909年)只重修了大堂,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浮梁县署确是清代所建。只是在1916年,浮梁县治迁于景德镇莲花塘之后,县署被弃用,解放后先后被改作学校、工厂,所以县署主体建筑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得以幸免破坏,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也是全国仅存的几处古县衙之一,故有“江南第一衙”之美称。

         浮梁古县衙现存有照壁、头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原有建筑,建筑面积2660余平方米。县署的建筑格局是严格按照封建政权的规制设计建造的,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在东、中、西三条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排列。

  整座衙署建筑布局规矩却也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给人的感觉是庄严和适意并存,厚重与儒雅相应,也显示出了封建衙门特有的那种官府威严气派。所以有学者认为,浮梁古县署可以看作是北京故宫的县级翻版。

绕过照壁是头门(即县衙的大门),门正中额高悬“浮梁县署”匾,因头门前的石子地面呈八字形,主体墙呈八字形,影壁也呈八字形,所以头门也被老百姓俗称为“八字衙门”。


进入仪门之后是衙院,东西两侧分布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正对着的便是大堂。仪门与大堂之间有一院落,中间是一条近百米的青石铺砌的甬道,院内的数株古柏和一口古井算是这座衙署悠久历史的最好注解。

大堂也称作“亲民堂”是县衙最主要的建筑,堂内置“明镜高悬”匾,知县太师椅官座后面墙上是日出海浪图。这里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


通过边上的走廊,可进入二堂和三堂。

二堂是处理一般民事案件、接待外地官员、商议政事的地方,三堂则是知县办公及居住的地方,一些重要案件也常常在此密议,这便是“三堂会审”的由来了。

二堂和三堂的构造布局与大堂的高大宽敞不同,是有着徽派风格的民居小院。三堂之后另有县太爷及其家眷会客休闲的花厅及后花园,原本还有一些供师爷和衙役办公歇息的厢房已经在历史的风雨中颓废坍塌了。
三堂是县太爷和家眷住的地方,天井明显雅致了很多


景德镇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景德镇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