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闽西赣南的红色土地上(二)
红色政权诞生地瑞金
沿着国道到瑞金只有四十公里,口罩在接近市区的一个十字路口看到路牌上有叶坪字样,看天色尚不很晚,于是决定先过去逛逛再说。到了停车场已经下午五点半,售票处已经关门。夜班的看门人要口罩付了门票钱和停车费,给的却是用过的票据。口没有去戳破,开了那么久的车也懒得为了区区二三十块钱浪费口舌,更不值得因此破坏了独自参观的雅兴。

瑞金被称为“红色故都”,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而叶坪是那时中央政府的办公地,现存主要遗址有毛泽东和朱德旧居、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红军战士纪念塔等,不过很多都是近年新修的建筑。所有建筑都在高大的古树中以小径连接,独自一人的游逛变得非常惬意。

“列宁台”上还挂着一幅横幅“公审张辉瓒大会”,张乃国军第十八师师长,在第一次“围剿”中被俘,本来名不见经传的他被毛主席写进诗词:“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于是其知名度反而远远超过很多共军的高级干部。张妻欲倾家荡产赎夫、国名政府军政界重量级人物纷纷出面、蒋介石更是许诺丰厚条件、上海的中共中央已经准备谈判、毛泽东也在考虑要张担任红军学校的军事教员,但张被愤怒的士兵和民众公审判死刑,毛当时派何长工去阻止但已经无法控制现场局面,于是张辉瓒人头落地。此事件发生在苏维埃政府成立前一年,不知为什么被“搬进”叶坪的遗址。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在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根据地已经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蒋介石政府一定非常恼怒,在军阀拥兵、东北丢失的局面下,居然出现了一个分裂国家的割据政权,当时还没有“反分裂法”,不过这种行为在任何时代都是“大逆不道”的。或许当时的苏联提供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帮助、或许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让中共高层信心倍增,共产党人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尝试,瑞金成为共和国的摇篮。

但是,这种“叛逆”大罪不可能为国民政府容忍,苏维埃政府在重兵进剿之下不得不几易办公地点,并最终放弃“国土”开始艰苦卓绝的长征。从战略上讲,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不见得是一个明智的举动,由此引来的更猛烈的军事围剿险些将稚嫩的中国共产党彻底葬送。口罩离开叶坪时天色已黑,转入瑞金市中心住了个三星的“长征大酒店”,一个人长途驾驶的疲劳先是让人难以入睡,然后终于睡着却醒不过来,所以第二天结帐出门已经接近十点。

往赣州方向几公里就有路牌指引去沙洲坝,那里是苏维埃政府叶坪后的办公地点,所有遗址看起来都是新修的,布局亦与叶坪差不多。

很有特色的是苏区最高法院门前的石雕,应该是传说中的独角神兽獬豸,“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乃公道象征。

还有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原址,口罩煞有介事地拍照留念。

苏维埃政府大礼堂高大雄伟,是当年苏区工人四个月废寝忘食工作的结晶。大礼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其造型为八个角,从高空俯视,犹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口罩到访时偶遇一群学生,他们无忧无虑地摆着各种造型拍照,年轻稚气的脸上写满着幸福。镜头里出现一个身材娇小面容姣好的女生,她灿烂无邪的笑脸让口罩忍不住按下快门。口罩有些妒忌这些小朋友,他们不仅没有经历战争年代的民不聊生,也没有体会经济困难时期的物资匮乏,不过几代人的努力让后辈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一种责任,希望现在的年轻一辈在将来也可以自豪地告诉自己的子女:我们做到了。

到了一九三四年夏天,在国民政府重兵围剿下,苏维埃中央政府、政治局、军委曾一度由沙洲坝迁入云石山古庙办公,并在当年十月率红军突围转移,开始了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云石山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山上的古庙遗址尚在,只有那口锈迹斑斑的老钟还在昭示着这里曾是佛门之地。守门人告诉口罩,有条山路可以直接到九堡,那里有个叫密溪的小村,有成片的明清古民居。口罩本来就很感兴趣古民居,也很不原意走回头路,既然前方有捷径,就义无反顾地驱车转上那条窄窄的水泥路,目标就在前方三十里处。
瑞金被称为“红色故都”,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而叶坪是那时中央政府的办公地,现存主要遗址有毛泽东和朱德旧居、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红军战士纪念塔等,不过很多都是近年新修的建筑。所有建筑都在高大的古树中以小径连接,独自一人的游逛变得非常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