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郑州游记

郑州游记

天地之中,嵩高登封

 这几天各大新闻媒体都在报道一个消息,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据介绍,登封“天地之中”申遗这已是第二次了,去年在西班牙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已经申报过一次,但没有获得通过。据说其原因倒不是登封“天地之中”项目缺乏内涵或品位不够,而是那些老外专家们压根儿就没法搞清这“天地之中”的深刻含义。报道说,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释了‘天地之中’与中国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建筑、宗教、艺术的综合影响,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报道还特别强调了一个细节——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专家茱丽叶·拉姆齐女士通过评估验收“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认识了中国汉字中的“中”字,她说,“少林寺、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的碑刻上总是出现这个字,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在人文方面对‘天地之中’的崇拜和认可”。
  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赶得上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们对“中”这一神秘概念的尊崇与重视,而且延续几千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周朝,我们就把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看作是位居天地之中的“中国”,相对于天朝上国,周边其他民族都是不乏贬义的蛮、夷、戎、狄。传当年周公迁洛,就是由于当时政权所在地陕西岐山仍然不够居“中”,于是大张旗鼓组织班子利用圭表测日影测出“地中”位于现在河南登封的告成镇,从而找到了迁都的地理依据。直到上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总结出结论:“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此天下之所以长久也”(贾谊《新书·属远》)。天地之中、天子都之,把地理属性与政治权力如此高度统一起来,可能世界上很难再找出第二家了。
  时至今日,中而正的理念也仍然稳固地占据着我们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的制高点。与一些西方国家语言体系里的central、middle等概念更多的代表方位指示有所不同,我们的“中”可能更多的关联于道德规范、社会地位甚至政治权力,政党有党中央,国家有中央政府,单位党组有中心组,领导班子有领导核心,连吃饭的时候领导都要坐在正中间,可以说,我们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中”情结的民族,中而正,成为了稳定社会体系政治秩序的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这次登封“天地之中”申遗成功,尽管已不再包含那么多政治意义,但不管怎么说,也是老外世遗专家们对中华文明的一次再理解,对中国之“中”的一次再认识,其意义可能远较增加一个世遗项目来得更为重要。
  幸运的是,不久前,刚刚到河南登封走了一趟,初步领略了“天地之中”的深邃与厚重。
  登封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市域总面积120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作为中原大地的一个小县,登封却有着国内任何其他县级市无可比拟的丰厚历史文化积淀,资料介绍全市现有文物古迹112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16处,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由郑州至登封大约60余公里,沿途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郑少洛高速基本上穿行在黄土高原余脉上,道路两侧沟壑梁峁隐约可见。


  这儿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气候较为干燥,大部分农田都是旱作农田,不能用江南水乡沃野千里的眼光去欣赏它。起伏不平的地平线上,色彩斑剥,显得零乱,那是冬春之交大地生命周期新陈代谢的调色板。


  快接近登封的时候,首先映入眼睑的便是大名鼎鼎的中岳嵩山。嵩山因居四方之中而高,自古名曰嵩高。中岳嵩山由太室山、少室山组成,眼前看到的是太室山。传轩辕黄帝、大禹等史前帝王都曾生活在嵩山一带,常游于嵩山之巅。又有禹王之妻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此后汉武帝、武则天、宋太祖等众多帝王都曾到嵩山朝拜封禅,遗留下文物古迹无数。可惜时间所限未能登上嵩山,只好远远拍下一组图片,深以为憾。


  登封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厚,风景名胜罕见之多。中岳嵩山、三皇寨、太室阙、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少林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等,足以令人感受亿万年沧海桑田变迁,领略千百年中原文化神韵。甫一走进这个地方,就会感受到一种压力,游程苦短,最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