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郑州游记

郑州游记

行走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 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嵩阳书院与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麓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以圣地之后,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这的历程。】
嵩阳书院大门。。。


中岳嵩阳寺碑 刻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一面镌刻94窟佛像,另面上部刻大佛龛,(总为95尊佛像!意为九五至尊)萨,据称为中原石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1500百年还保存相当完好。

杏坛 清初著名学者耿介主持倡兴嵩阳书院,循孔子杏坛讲学旧说,在此除地为坛,讲解学问。坛上古杏树一株,传为耿介手植。。。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也就是著名的唐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 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碑座上浮雕十座武士像,碑首分三层,上层为素面的束腰带座宝珠,两只卷尾石狮,中层上面浮雕连续的大朵云气图案;下层的四边稍大于碑身,前面篆刻额文,额文两边浮雕双龙、麒麟。该碑雕工精细,达练圆熟,是唐代石刻艺术之珍品。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笔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古时,人们是怎样将这么重的碑帽主上去的呢?千百年来,凡到嵩阳书院的游人都要提及这个问题。在民间,“智立唐碑”这个充满智慧的传说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成为品赏大唐碑的重要内容之一。据卖东西的人介绍,当时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治好病以后,不要任何赏赐,皇帝特着人为他立碑,但如此巨大的石碑没人能立起,为此,许多县令被杀头,最后一个县令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来了一个老者,县令见此人有来历,故作揖请教,老者却推辞说,我已经土埋半截了,无从指教。县令悟出道理,随即让人埋土于碑,再一层层把上面的碑帽放上。有了这个故事,看碑就更有趣味。


先圣殿。。。内供孔子及其四大弟子,门前碑刻 左边的是重建嵩阳书院记 右边的是古登封县图

先圣殿右边是历代碑刻。。。

大将军

二将军 其树龄均在4000年以上,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

碑廊。。。

道统祠

道统祠内供奉的是尧帝、大禹、周公 三人像后分别绘制的是尧帝狩猎图、大禹治水图和周公测影图。。。


讲堂。。。历史上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古树。。。

藏书楼。。。


又是碑亭。。。这个没搞明白(游客不来看,导游也不见 晕 没法蹭听。。。)

冯将军誓师碑。。。

另一边的碑廊。。。


早上8点50分 结束嵩阳书院的参观。。。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