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一面历史的镜子
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几多瑕思神往。
其实,我对开封了解不多,少时读《水浒》,知道这是北宋京都,后知包公包青天,开封府这词也听得多了。还有杨家将一门英烈,甚是敬佩。此次“丝绸之路游”结束,特地绕往河南,在洛阳、开封作一停留,就是想看看龙门石窟和开封府。于是,在开封游览的第一站,也是开封府。在去开封府的路上,曾问摩的司机,到开封看什么?答曰:一文一武一塔。文是包公---开封府,武是杨家将---天波杨府,塔是铁塔,不过铁塔不是铁的,只是颜色像铁。又说,开封的古建筑基本都毁了,只有铁塔是原来的。听听有道理,不是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称”吗。尔后的游览,也基本是这么掌握了。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历代的官府中以北宋开封府规模最为宏大,是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显赫。北宋的开封府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过一百六十余年的辉煌,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没当皇帝之前都曾在这里当过府尹,并且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蔡襄、苏颂、曾公亮、宗泽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在此任职,不仅在此树立、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也形成了以“廉政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的美名传于古今。(网摘)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重新修建的主题文化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


开封府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它以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楼宇,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群。

仪门里展出的开封府印、戒石等:

过仪门后为正厅,两边各有左厅、右厅。

正厅大堂是历代府尹开堂审案的地方,在这里您可以亲身体会到包公断案时的情景。


在大堂表演包公断案,这天演出的是《铡美案》。

正厅(大堂)后面是议事厅。这些人物是蜡像了,不是演出。

最后面是清心楼,这是是介绍北宋历代府尹的文化区。

包青天一身正气,为天下人敬仰。

包拯的自勉:

潜龙宫,是开封府的帝王文化区。在潜龙殿内供奉有宋太宗、宋钦宗、宋真宗三位皇帝。

潜龙宫旁有个明镜湖,湖边有弦月山、范公阁,给开封府添几分清新优雅。

中轴线上,在议事厅后面是梅花堂,梅花堂由齐民堂和东西配殿等所组成。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包公倒坐南衙”、“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等演义故事。

梅花堂,它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相传,包拯在实际废”牌司”、开正门改革开放之后,京城百姓拍手称赞,告状的人越来越多。包拯每天处理完诉讼案件后,就下令打开府衙后门,允许百姓直入府内诉说冤情,这样一来,老百姓告状从后门要比从府门进入大堂要方便的多,因为当时开的是后门,所以人们都称包公“倒坐南衙”。

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一组雕塑:

以拱奎楼、桂籍堂为主体的教育科举文化区:

什么叫“独占鳌头”?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天庆观景区:建有一座很豪华的道观。在三清殿和佑圣殿、福佑殿中,分别绘有表现北宋崇奉道教的巨幅故事壁画,整个庭院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反映了当时繁荣的道教文化。

校场区:是开封府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场所。设有英武楼、军械库、马厩、演武场、大照壁等景观。在这里,你还可欣赏精彩的武术表演。

府司西狱,设有典狱房、狱神庙、死牢、男女牢房等景观,按北宋时期的状况,分别布置有雕塑、刑具以及各种反映当时狱政、狱务实际情况的场景,是宋代刑狱文化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