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洛阳游记

洛阳游记

洛阳行:关林千古祭忠魂

  提起关羽,妇孺皆知,老百姓皆称其“关公”。相传他的首级就葬在洛阳南郊七公里处的关林,关林因厚葬关羽首极而名闻天下。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庙宇,栽植柏树,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今之规模。如今是隆冢丰碑,殿字堂皇,古柏苍郁,幽雅伟丽,被称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这也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关林是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舞楼、大门、仪门、石栏板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两侧对称耸立着钟楼、鼓楼、华表、焚香炉、配殿及长廊等。请看下面这张门票上的导游图:

  还是按游览路线,看看这座古老的园林吧。

    兀立于广场上的舞楼,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它正对着关林大门。这是关林最具特色的建筑,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在一起,再加上歌山顶,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全国罕见,堪称我国舞台建筑的典型。舞楼上有一“千秋鉴”匾。

  进大门后,先是一仪门。仪门原为明代关庙的大门,清扩建时改为仪门。   

  仪门前有铁狮一对,重三千余斤,乃铸于明代,已历经400余载风风雨雨。

 仪门的“威扬六合”匾为慈禧太后传笔:

  连接仪门和拜殿的通道,这也是关林的特色。据说这样的石狮通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

  焚香炉,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

    拜殿为明代建筑,是举行祭礼时谒拜的场所。殿中间有乾隆、慈禧亲书的匾联。大殿与拜殿相连,面阔7间,进深3间,高约20米,总面积700平方米,是关林最大建筑。

 大殿高悬的乾隆御匾“声灵于铄”和慈禧题匾“气壮嵩高”:

 拜殿东端悬有明代大铁钟,西端竖立有关羽的大刀。

    大殿正门上,有木刻浮雕关公故事图,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水淹七军、三顾茅庐、单刀赴会、挑锦袍、斩颜良、诛文丑等共十二幅,还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龙戏凤等图案,刻工精细,构图美妙。

  关羽是我国唯一为儒、释、道三教并尊的历史人物。关羽一生,以忠义和勇猛见称。从古到今,人们把他视为盖世英雄,作为神灵顶礼膜拜。在这殿堂中,设有一尊身着龙袍,头戴十二冕旒王冠的关羽坐像,身旁还有捧大印的儿子关平和持刀的周仓立像。

现在来到二殿。二殿又叫“财神殿”,是五开间建筑,现存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殿两旁,设有“五虎殿”和“娘娘殿”。

财神殿内正面塑有关羽像,关平、周仓立于左右。

 三殿是五开间的建筑,规模较小,叫“春秋殿”,里面同样有关公的塑像。内墙也画有关公的故事图。

  在三殿后面,就是关羽冢。相传关羽首级即埋于此冢内。

  关帝冢前立有石碑,高4.8米,下有龟趺,上有雕龙碑首,是康熙皇帝给关公追加封号所立碑。护碑亭作全木构八角形,构筑奇巧,别具一格,是清代亭式建筑之典范。碑亭前有明代所立的石供案及石牌坊,石牌坊高10米,宽6米,3道门,正额题“汉寿亭侯墓”5字。 

 这里古柏参天,虽历尽沧桑,仍是郁郁葱葱。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