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洛阳游记

洛阳游记

走进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二)

  逛白马寺或多或少有些小郁闷,起因于三个细节。第一,现场做介绍的和尚拒绝同行好友为他照相。说起来照相与造像本出一源,佛教本来就提倡“示形”,昔优陀延王造作佛像,斧声响彻三十三天,佛祖大加赞赏,认为造作佛像功德无量。至于造像方式,据《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丹土白灰若泥若木如是等物,随其力分而作”,并无特殊要求,这才使得古今能工巧匠得以造作众多佛像,普罗信众随时随地得以瞻仰我佛无量智慧形象,真乃大功德,大福报者。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的人们用照相机为我佛乃至我佛弟子留下形像,以备随时感念,本为功德好事,却被拒绝,是以心头几分郁闷。
  第二个细节是和尚在介绍白马寺一个新项目开光时,炫耀当时天降祥瑞。由于迁延日久,已记不得当时炫耀的是什么了,无非久旱雨、久雨晴、彩霞云霓等等。阴晴雨雪本是自然现象,我佛无量智慧,无边慈悲,无尽法门,岂是这些云雨霓虹所能象征得了的,而且,也根本无需用这些普通事物为自己作证明。因此历来在一些宗教场所听到类似的把偶然当作必然、把普通当作特殊的介绍,便会产生自然的怀疑和心理抵触,脑袋瓜儿里蓦然间崩出的是编造、俗气、牵强附会等词汇,东土第一佛寺尚且如此,其他山野小寺更当如何?是以心头更加郁闷。
  第三个细节是清凉台毗庐阁华严三圣像的一幅对联:“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说起来这不是第一次看到这幅对联,以前在其他地方也曾看到过,但每次看到都会产生一种被拷问的异样感觉,心下以为这肯定不是我佛之本愿。我佛素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按《佛说无量寿经》,就是“普欲度脱一切众生”,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我佛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使之登上彼岸,并不分远近亲疏、有缘无缘。因此“不度无缘”之说,几乎可以断定是后来宗派门户林立、争夺香客供奉导致的结果,与“不救自溺”、“不教愚顽”异曲同工,完全违背我佛无量悲悯之大德,普度众生之大愿。尽管后来佛界弟子不愿推翻前人所言,想尽各种借口托词为之注解,诸如不觉悟、不随缘、业未尽、缘未到等等等等,也无法掩盖“不度无缘”的狭隘、小肚鸡肠、曲解我佛本愿之嫌。白马寺作为东土佛门之源,即便不打算纠正佛教界的修正主义,也不应该把类似“不度无缘”的文字张挂在这儿,为封闭鼓吹,为狭隘张目,抹黑我佛无际光明无量慈悲之大形象。

  由于心下块磊筑就,自然会影响深入游览兴趣。好在正值阳春三月,白马寺内到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不乏引人入胜之处,也就随处走走,看看牡丹、棣棠、紫丁香、白丁香,感受一番大好春光。



  牡丹花圃内的牡丹正在盛开。传观世音菩萨往谒如来,如来为其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并言道:“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观世音菩萨当即发出誓愿:“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宏愿既发,观世音菩萨顿时身生千手千眼,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放出无量光明,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其胸怀较之“不度无缘”当宽阔百千万倍,其情其境也当远胜眼前之牡丹百千万倍。



  我佛无妄语。《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曰:“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妄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语之人心无惭愧,闭塞天道涅盘之门”。本篇小文多犯妄语之处,不过无意诳骗他人,亦且心有惭愧焉。我佛海纳百川,慈悲为怀,想必不会为此闭塞天道涅盘之门也。阿弥陀佛!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