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洛阳游记

洛阳游记

游走老城-丽景门

十一加中秋休假八天,本来可以出趟远门到周边休闲旅游的,无奈H1N1流感抬头,孩子学校再三发短信来要求不要带孩子外出去人多的地方,学校的要求是为了孩子好,做家长的当然要支持了,于是决定呆在家中,过一个不出远门的假期。今天无事可做于是决定到历史遗迹比较集中的老城区探访一番。
说来惭愧在洛阳生活了四十年,可是来老城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一直以来认为老城街道狭窄、房屋破旧,环境脏乱差,应而多老城始终不太“感冒”,最近研究洛阳的城市发展史才发现原来如今的老城是在公元1214年在隋唐东都的东城的旧址上兴建的,当时曾被作为金朝的陪都中京十六年,直到金朝被成吉思汗所灭,洛阳老城又经历了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至1948年洛阳解放前城池基本不变,故称“老城”,老城的历史如此悠久,已经历了近八百年的风风雨雨,沧桑巨变。
上午十点,我和老婆来到了如今老城的繁华街道西大街的西口丽景门,如今的丽景门是在隋唐时期丽景门的遗址上复建的,这里是老城东西大街文化街区的起始点,丽景门高耸巍峨,只可惜这只是一个现代仿古建筑,真正的丽景门早已在数百年前就毁于战火了。

穿过丽景门映入眼帘的是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西大街,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一片祥和安闲的景象。



沿着西大街一路向西走不多远看到一座怪异的建筑,残缺破败,却古今合璧,两根水泥柱子支撑着三座古代砖木结构的飞檐和斗拱,破败倾斜,风雨飘摇,房檐下还横挂着一洛阳三十中的现代牌匾,越发显得不论不伦不类。不知此建筑是做什么的,问起路边住户才知这座建筑原来是洛阳府城隍庙的大门,据说这座城隍庙始建于元代,距今也有七百多年历史了,如此高寿的古代建筑,就这样斜歪歪的立在那里,不知道哪场大雨之后就会变成废墟一片。。。。。文物亟待得到修缮保护。

离开元朝城隍庙大门,一路向西路边店铺多经营古玩、字画、奇石、乐器等文化用品,不愧是文化一条街。


十字街是过去老城的中心坐标,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了西大街、东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站在十字街中心向北望去,北大街披红挂彩,灯笼高挑,把古城的十一装扮的分外喜庆。

大街两旁有不少比较破旧的建筑依然在使用,不知这些建筑是否是地道的明清时期的文物了。


由西向东,来到了东大街,向东看到一座古代建筑横跨东大街,这就是老城著名的鼓楼了,这座鼓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也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鼓楼在古代史作为每日报时之用的,所谓“晨钟暮鼓”。


虽然是鼓楼,从古至今楼上悬挂的确是一尊硕大的铸铁古钟,此钟被人们尊称为“灵钟”,铸造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55年)。鼓楼灵钟与白马寺钟同时铸造,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鼓楼钟与白马寺钟,不管敲响哪一个,另一个必然产生共鸣,所以洛阳老城流传着一句老话: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

站在鼓楼之上,整个东大街尽收眼底,俯瞰洛阳老城,追思古都辉煌的岁月和历史的沧桑巨变,想起一位网友关于鼓楼的一首小诗:回望鼓楼,史韵悠悠。朝闻晨钟,夕阳暮鼓。就日煌煌,瞻云苍苍。厚重河南,古城洛阳。
离开鼓楼继续向东,路旁一座民宅里一株古槐从墙中弹出了半个身子,老人常说槐树长命,不知这棵槐树是否是个这座八百年的古城同岁。

转眼从西向东一路溜达了两个小时,前面就是民主街口了,那里的丸子汤可是顶顶大名的,坐在古街小巷,品尝老城的美味丸子汤,这也算是感受老城文化和古人交流吧。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