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印象

在我们称之为“母亲河”的那条大河下游的北岸,在沉积八千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上,有一座安逸恬静的小城---濮阳。
河南濮阳古称帝丘,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濮阳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距今6400年左右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的三组蚌砌龙,因此,濮阳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有“中华龙乡”的美誉。

有了历史和文化就有了一种城市精神,有了一种城市底蕴,否则是贫瘠的和空洞的。
过了黄河,进入濮阳地界,如其他的内陆地区,满眼是一望无际广袤的平原,间或有重型的油田机械在频率的工作着,给秋后寂寞的田野带来些生气。

随着中原油田的勘探,198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濮阳市。
车进市区,街道宽阔干净,商业区熙熙攘攘。沿途朋友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濮阳的机关、文化、金融、商业娱乐各个区域的划分。一条马路分隔油田生活区和当地居民生活区,油田区因国企经济的不景气呈现衰败褪色,却恰好映衬出当地区域的欣欣向荣。

我住的酒店马路对面是濮阳市的中心广场。广场的雕塑是以“雄风”为名,结合濮阳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用抽象式的龙形,取中国传统龙的气势,采取草书书法的神韵,用中国喜庆的红色为色调,用简约主义手法,展示出腾飞向上,一飞冲天,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龙的精神。简洁、流畅、大气,且富有浓郁的龙乡特色。

漫步者中心广场,衣着整洁的老姐妹端坐在长椅上拉着家常,或以从容淡定的目光慈祥的注视着来来去去的人们,我站在街边看老人,同时我也装饰了老人的风景;一群身板硬朗老干部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门球对垒,每一次的击球都是胸有成竹的淡定不得闪失;小姑娘恬静自得地喂着鸽子,俨然是这一幕剧中的唯一的女主角.....。细细的端详,深深的品位,我感到的是一种“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悠然自得,感到一种浑厚、博大的历史气息,穿透过如沙流逝般的岁月,展现在自己的面前。
时光的水流,在千万年岁月的河床上淘旧出新,将冲涤不掉的记忆雕刻成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史书。一代代勤劳的人们在这样的水流里冲浪泛舟,从小到老,从懵懂走向成熟。

在濮阳一天半的行程按排紧凑,我没有时间去追寻历史的脚步和感知濮阳更多的风土人情,只能通过朋友的介绍,午休在附近的广场和一条路上走马观花的粗略的看看他。濮阳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忙,他如邻家男孩一样普通,一样的朝气蓬勃。中国有“望子成龙”的俗语,20年建市的濮阳还是初升的朝阳,愿他在历史的文明里推陈出新,与岁月的河流进行智慧的较量,展现今日腾飞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