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阳游记
南阳游记
中原行之南阳府衙
自清以来,能完整保存的衙门真是屈指可数。在苏州的道台衙门和知府衙门都因保护不完整而未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列入国家保护等级的中国古代各级政府办公场所仅有9座,其中汉族建筑5座,保留完整的州府衙门才2座,这河南南阳的清代府衙就是其中一个(南阳不简单,光衙门就两座)。
(保存比较好的且列入国家级保护单位的古代官府行政机关有:莫土司衙署 明、清 广西忻城县、纳楼长官司署 清 云南建水县、南甸宣抚司署 清 云南梁河县、鲁土司衙门 明、清 甘肃永登县、南阳知府衙门 清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 清 河南省内乡县 、临晋县衙 元至近代 山西省临猗县 、直隶总督署 清 河北省保定市、平遥县衙 清 山西平遥、故宫 明清 北京)
实际上,当年全国范围内都不把文物保护当个大事来抓,经济发达的地区早早把那些他们认为妨碍发展的东西拆的拆,推的推,好一点的或挪用或移建(如苏州的两座衙门,一座被卫生学校占用,一座被当作XX局的办公区)。只是后来看到一旦申遗成功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后,又刮起重建风,纷纷仿建重建,搞得不伦不类。正如南阳、平遥等地,当年实在是经济不行,无力拆迁,才保留了大部分好东西下来。但愿现今这些保护可以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我来到南阳知府衙门时,衙门的大门紧闭,不对外开放。衙门内部和周围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据说,今后这里会变成一个以衙门为中心的仿古商圈。

元代的南阳是豫南重镇,地位相当重要,所设府治的规模相当大。从那时起,南阳府衙奠定了基础。明清两代都大规模对府衙进行了维修,如今南阳政府再次对府衙进行了整体维修。作为一个知府衙门,南阳府衙也严格按照封建官衙建筑规制修建,以中轴为主,两侧为辅的思想进行构筑。
照壁现今被脚手架包围了,大概正在修整,但是左右辕门似乎找不到,可能在这次的大规模修复工作中会得以修复。古时候,衙门的第一个院落是在大门以外的,以照壁、大门、八字墙为架构,东西两座辕门跨街建在照壁与大门间的小马路上。这两座辕门相当有来历,甚至可以作为南阳的一个典故来流传。两座辕门分别叫“召父”和“杜母”,是纪念南阳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任太守汉代的召信臣和杜诗而命名的。召在任时为南阳百姓建了汉代著名的水利灌溉设施,泽被宛地苍生,所建设施被敬为“召父渠”,其人被奉为“召父”;东汉建武年间任南阳太守的杜诗,发明了利用水力鼓风进行冶铁的水排,极大提高了汉代的冶铁水平和效率,被后人敬为“杜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好官,就将在任上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的清官叫做“父母官”,南阳衙门口也有了两座牌坊,以对后继者起到标榜激励作用。
看着紧闭的大门,心情十分低落,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到南阳。无法参观的话,将会留下极大的遗憾。心灰意冷之下,只能举起相机对着可以照到的大门、下马石、石狮子等不住地照,随后贴住大门的缝隙,简单的照下仪门的样子。
“小伙子,这里没什么看头,注意安全,快走吧!”
好像在对我说话,我回过身看到一个穿着齐整头戴安全帽的人,看看附近没人,想是在对我说话。
“您好,我就看看,一会就走。实在太遗憾了,好不容易来一次,还赶上闭馆,倒霉啊!”
“嘿嘿,在维修呢,关了好久了,没什么看头,修好再来吧。”
“您怎么说没什么看头?这可是我国留下来不多的官府衙门呢,很有看头!”
“看你拿个小相机,不像记者;没背画板和资料,不像学生,你做这个研究吗?”
“研究倒不是,只是非常喜欢。其实,这个南阳府衙还是有很多历史典故的,你们在这里修还是造?”我指着府衙西墙外用彩钢板围住的地方问。
“对,是重新造府衙西部的附属建筑,还有火神庙。”
“唉,毁了就毁了,再恢复就是假的,花了那么多代价,值吗?”
“管他,我们只管跟着项目建,在乎那么多?”
“你们都是专做古建的吗?”
“是啊。”
“我喜欢古建的。”
“你刚才说这里面有好多故事来着,能说来听听吗?我不是这里人,不懂这些。”
我谢绝了他的递过的烟,简单说了照壁、下马石、辕门等典故。
“你说得真好,我可只会做,不懂这些道道。你真的喜欢的话,我可以带你进去看看,但你一定不能乱动,而且,天断黑就会封闭缺口,你要在天黑前出来。”
“哈哈,那太好了。”
原来,他是工地的小负责人。在他的指点下,我绕过围墙,在东边围墙的一个运送材料的缺口中进入了南阳府衙。但是他告诉我,现在只能看中轴线的建筑,其它的都在建或维修,无法进入细看的。不过,这也非常不错了,让我免费饱了回眼福。
一进去,就看到到处都堆放着建筑材料。东部建筑群全部关着门,有的在维修,有的在油漆。只希望工人们能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施工,完工时整出一个全新的府衙就没什么意思了。

从一个卷棚顶的小隔廊走出就是中轴线建筑群了。中轴线上的建筑大都是整个府衙的中心建筑。一下子冲到仪门,开始了中轴线之游。说实话,在一个人都见不到的府衙中逛,还真有些阴森的感觉。

仪门口停着一架车和一座轿子,可能是表示,当时知府出行主要靠的是这两种交通工具吧。从大门过仪门有条高出地面的笔直的甬道直通大堂。大堂实际上是一座硬山顶正房和卷棚顶抱厦相接的一个组合建筑。明代时,中央政府订出了关于官员营建建筑时的规定,““官员营建房屋……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檐桷青碧绘饰,门三间三架,黑油锡环。”清代沿袭了明代的这种制度,南阳知府是四品官,所以整个大堂就是按照上面所述来建设的。
大堂、两侧科房和仪门组成了一个院落,大堂两侧有耳门可以通向二堂,最后就是比较私密的三堂。

(大堂)

(三堂)
有意思的是,我还见到了建造中的西花厅和维护中的内宅。几乎所有的建筑都以硬山顶为主,砖墙素瓦好不雅致。

(西花厅)
为在天黑前出去,只得走马观花匆匆略过,可惜,如果有下次,定当好好游览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