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阳游记

南阳游记

鸡鸣三省荆紫关 青海新疆自驾游 一

荆紫关距南阳淅川县城75公里,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丹江边,历史上是“北连秦晋,南通吴楚”的重要关口。丹江是汉江的重要支流,与大运河和蜀栈类似,是古代沟通南(长江流域)北(西安)交通的重要通道。荆紫关镇形成于唐代后期,凭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商贾云集的贸易中转地,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荆紫关关门在街道最南端,建于1914年,因表面雕有不少花纹又称“花城门”。关门高7米,砖砌斗拱上方的石匾上有“荆紫关”三个魏体字。公元前304 年,楚王派太子荆镇守此地,因而得名“荆子口”。明中叶有千余官兵驻守此地改名为“荆子堡”,后因这里盛产紫色荆花改为“荆紫关”,并沿用至今。荆紫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刘邦走荆紫关入秦,直抵咸阳;李自成起义过荆紫关直捣中原;1946年李先念、王震率中原野战军,突破荆紫关,揭开解放战争序幕。

 进入关门便是荆紫关南北走向的五里长街,两侧店铺翘檐雕饰,高低错落,古朴灵秀。荆紫关自古水陆交通发达,鼎盛时期曾形成三大公司、八大帮会,建起三大码头,江面船只常连绵十余里。五里长街现有关门、山陕会馆、禹王宫、平浪宫、万寿宫、法海寺、清真寺等古建筑。可能由于交通不便,来此旅游的人寥寥无几,再加上缺少维护,这些精美的建筑略显破落。

 平浪宫始建于清代,在荆紫关码头极盛时期,船帮会取“风平浪静”之意筹建了平浪宫。它坐东向西,面对丹江,个人认为是荆紫关最精致的建筑,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管理员不在,我们无法进中宫、后宫近距离欣赏,但从其屋顶正脊和垂脊上精美的砖雕就能品味出它当年的豪华。

 平浪宫大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门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额直书“平浪宫”三字,门南侧题“风平”,北侧题“浪静”各二字。大门楼两侧各开一个边门,边门外建有钟楼和鼓楼各一座,均异常精美。

 大门楼南北两侧各建一座四角攒尖式方楼,南为钟楼,北为鼓楼,两楼顶端各竖宝珠和铁塔刹,内嵌大字,钟楼为“风调”、鼓楼为“雨顺”。北面的鼓楼已经向北倾斜,靠下图左侧两根铁杆支撑才勉强站住。

 钟、鼓楼均为三重檐木结构建筑,灰瓦,砖雕花脊,额枋上有木雕花草,非常精致,希望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禹王宫在五里长街东侧,坐东向西面朝丹江,建于清嘉庆十年(1806),由湖北、湖南和广东商人修建,因此亦叫“湖广会馆”。湖广人敬重治水英雄大禹,故将会馆命名为“禹王宫”。现在禹王宫已成为淅川县荆紫关镇第一中心小学(回民小学)。由于暑假,学校大门紧闭,直到离开前见一工人在里面打扫才有幸进去探了个究竟。


禹王宫建筑内外有很多木雕、砖雕和石雕构件,雕饰非常精巧,这点在大门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山陕会馆由山陕两省商人集资创建于清道光年间,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荆紫关古镇最大的建筑群。全馆主体建筑座落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楼、戏楼、过楼、钟楼、春秋阁(中殿)、后殿等。大门楼门前两侧各有一只石狮,门楣与檐间有两层石雕图案。

山陕会馆过楼、戏楼一体两用,构思巧妙,其两层硬山式建筑,下层为过道;上层中间为戏楼,北间为乐队室,南间为化妆室。楼前后檐有木雕组画“唐僧取经”等六组,雕绘精湛;屋顶的砖雕也同样精美。

 走过戏楼后的甬道是春秋楼,寓关羽夜读《春秋》之意。春秋楼两侧有“麒麟望北斗”、“丹凤朝阳”、“习武图”、“参拜图”及“雄鹰展翅”等透花木雕,前后檐设木雕斗拱,阁内昔供泥塑关公像。春秋阁南北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高10米,方形攒尖顶,内有“哪咤闹海”、“仙鹤送书”等故事木雕。南侧钟楼70年代被扒掉,现已重建。北侧鼓楼的门洞已在围墙之外,俨然成为路人的风雨亭。

 荆紫关古镇五里长街两侧的建筑都很精美,印象最深的是山墙,其顶部檐角非常有特色。

 作为兵家必争的关口,荆紫关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也留下许多传奇故事。荆紫关革命纪念馆内记载有红25军北上开辟新区后在此地的斗争故事;中原军区突围途经荆紫关的战斗情景,和毛泽东为此书就的狂草电令及当年的作战地图等。1935年(民国24年)6月中旬,鄂豫陕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中,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 (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奇袭淅川县境内的国民党军,夺下了荆紫关。

这个“收猪皮小肠”建筑的弧形顶部让我想起儿时就读的,由徐锡麟(1873-1907)创办的热诚小学,想毕它也是清末建筑。曾经水深河宽的丹江荆紫关段如今已没有昔日百舸竞发的热闹景观。由于水土流失使河床抬高,加上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多个蓄水工程的修建,河流遭层层拦截,水路运输已完全被铁路、公路运输取代。如其它河港、渡口一样,荆紫关也逐渐湮没于历史进程之中,与这些精美的建筑一起成为历史。

 我在长街来回走了两趟都没看到万寿宫(江浙会馆)和明代清真寺,网上介绍它们也一样精美,却与我们擦肩而过。由于赶时间,我们放弃古街东北5公里处建于唐仪凤二年(677)的法海寺,选择去看“一脚踏三省”之处。出五里长街,在荆紫关古镇牌坊不远的公路上有座荆紫关解放纪念碑。

荆紫关镇西部的白浪街是荆紫关的门户,它西接陕西商南县汪字店乡,南连湖北郧县白浪,因境内的白浪河得名。去白浪街时会路过一座新建的三省塔,由于尚未完工,还无法上顶层一览三省风光。儿子正用自己的相机寻找拍这座塔最佳的角度。

 三省界碑原为一块顶角朝天的三棱石,上面刻有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之名,成为“一脚踏三省”之地。1987年,三省乡镇又集资建了通高5米的大理石塔式新碑。为寻找三省交汇点,我们穿过豫陕边界的白浪牌坊进入陕西境内,并沿路人指点进入一条狭窄的盘山小道,沿途又几次停车问路,最后还是开过头没能找到,遗憾!

 由于已近傍晚,加上秦岭山路茫茫,又不清楚前方的路况和远近,我们不得不放弃三省界碑,沿狭窄的小路赶往商南方向,以转道高速前往西安。山路沿线风景优美,路况也还可以,只是落石较多,雨天开车要小心。

去荆紫关之前我们夜宿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南阳被称为五圣之地,除有争议的智圣诸葛亮外,南阳还是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谋圣姜子牙的故乡。南阳武候祠在卧龙岗上,由于参观过成都武候祠,我们只在门口留了几张影,没再进去参观。南阳独山玉比较有名,武候祠门口有很多玉店,我们买了一些作为留念。

 白河是南阳的母亲河,是汉江主要的支流之一。白河沿岸现已辟为城市湿地,大桥边这只游船很醒目。

 白河边广场上的南阳解放纪念碑,造型颇像林肯纪念碑。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