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阳游记

南阳游记

内乡县衙游记

 去内乡县衙的动议在心中已经存在了很久,思之久而成梦。到了七月十三日,这梦就成真的了。
  说起来,明清时代各级官署的建筑,上至皇宫(北京故宫),下至县衙,略略地见过,而县级的衙门,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内乡县衙,却始终与之无缘。今年四月份去河南的镇平看玉雕,而同属南阳的内乡与镇平之间的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很想顺便去看一看,可时间来不及,成为当时遗憾。
  内乡县衙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老城内。县衙的对面,有不少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说不上气派,也说不上风格。
  一条贯穿南北的柏油马路,把个县衙大门和大门前的照壁一分为二。
  高大的照壁上,怪兽吞食太阳的雕刻栩栩如生。据说,这一创意出自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意在警告各级官员,为朝廷做事不要贪心不足,否则,其下场,如同欲吞太阳的怪兽,必将自取灭亡!

  照壁的对过,有截面为三角形、形状为五面体结构的立木作支撑的牌楼,竖立在县衙大门的外面,更有“菊潭古治”——四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雕刻其上。那高耸的牌楼,立远望之,顿生敬畏,给人一种心理上的震慑。此牌楼是知县与其治下的百姓们沟通、交流的地方。知县在牌楼下接待来访群众、宣化教育。重视化民,倾听民意,驰后之张,或者张后再驰,古代治民的招数在商汤的时候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清代,达到炉火纯青了。本人臆想,其实,这牌楼还应该是衙门公干人员和造访百姓们临时躲避风雨的造设,自然,也有保护大门的作用,至于它隐含的意义是什么,在元、明、清时代,内乡的官吏们或有神会,而留给我们今人的思考,就随游人的见识不同而各异了。

  县衙大门的两侧,各置一威武的石狮,象征权利的唬人造物,身上布满了伤痕,动荡的岁月给它们留下了深创的印记。
  凹入大门右侧的地方,置一大鼓。古代的通讯极不发达,民众上访,以击鼓的方式通报知县。震天的鼓声,不知知县是否每次都知。呵呵,扯远了。
  再说县衙的建筑,她负阴抱阳,大门朝西,其内侧两边的厢房,为门卫值班、住宿的地方,内部陈设极为简陋,但和现在的门卫房相比,情形还是要复杂一些的,因为有门卫生活必需的锅碗瓢勺之类的东东放在里面。
  站在牌楼的下面仰视大门房屋建筑:青砖与白色的灰线相间、黛瓦与青色的砖雕相映、白色的墙壁、高挑的飞檐,以徽式风格为主调、融合江南与北方建筑为一体,就某些方面而言,与荆子老家的旧宅(毁于一场千年不遭的洪水)以及亲戚家的旧宅(见下图)有些许的相像。

  进入大门后,是一个豁然开阔的大院子,一条东西走向的青石甬路,将县衙建筑群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顺着甬路直向前走,来到仪门,此乃县衙中轴线上的第二道大门。如果是在元、明、清时代,荆子冒昧来访,恐怕是要走东边称作生门的小门才能进入,因为仪门只对五品以上的大员开放,小老百姓们能从生门而入已是不得了的了。西边的小门,称作死门,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此门带出,他们再向前走,就是鬼门关了。所以,过去有人咒骂人,常说如果坏了良心,就让他去“走西门”。
  过了仪门,直往前走,有一牌坊,上书“公生明”三个大字。“公生明,廉生威”,古训固然很好,但内乡的历代知县做得如何呢?历史已经被尘封了,没有人、也没有闲功夫去揭历史的疮疤。

向前方,拾阶而上,来到正堂。正堂是县令审理案件、处理重要公务的地方。
  知县的座位颇高,雄视下方,首先对部属、对百姓取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如果说接待的是上级衙门官员,那知县就得屈尊,坐在下首,把那个高位让给别人了。
  知县座位的背后上方,“明镜高悬”,更有一轮红日跃出水面,看来,知县处理一切事情似乎都是在阳光下进行的。
  大堂中室的两侧,摆放着鼓、锣等各种仪仗。看到这些什物,荆子不禁想起睢景臣的《高祖还乡》来:“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蹬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正堂的内部,木雕彩绘,抬梁、穿斗相结合,南北的建筑文化在此实现了融合。
  从正堂出来,再看正堂的抱柱,上书清代御使魏向所撰对联:“欺人如欺天勿自欺也,负民如负国何忍负之。”就艺术性而言,很难说它有特别的出众之处;就风格而言,它确实符合御使的口吻。
大堂两侧有议事厅,大堂后有牙皂房。
  位于副线上,大堂的东边建筑,居上为吏、户、礼房,主管一县组织、财政、宣教司法;西边建筑居下,为兵、刑、工房,主管一县军事、刑讯、制造。上述各房为县政府的办事机构,其主事的人都是在吏部注册有名的。
  此外,位于中轴线上的,还有二堂、三堂和后花园。大堂、二堂、三堂均为五间建筑,其外面的屋顶青瓦而兽脊。
  三堂的抱柱上的楹联值得玩味:“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呵呵,艺术性、哲理性、豁达性、释然性、笼络性、夸张性、实用性、威胁性,宽慰性都有了;儒家的务实,道家的务虚,也都有了。
  位于副线上、二堂后的两侧。东边,为县丞衙,是县丞办公的地方。县丞虽也称为官,但不像知县由皇帝直接任命,而是由吏部任命的,怎么说也是个“副处级”吧。西边,为主簿办公的地方。主簿也是由吏部任命的,但级别为正八品,是一个手握实权的“正科级”。
  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控制相当地严格,从一品到七品的官员,皇帝直接控制;八到九品的官员,吏部直接控制,以保证中央政令的畅通无阻。
  清代的知县,大都拥有自己的私人顾问班子,师爷是这个班子的班长。内乡县衙有一专辟的大宅院供师爷办公居住,称作“夫子院”。院子里有一棵树龄七百多年的桂花树,枝繁叶茂,生命力极为旺盛。所谓,桂者贵也,还有“夫子”,知县对师爷的知遇与尊重,以及师爷对知县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穿过大堂,再过皂房,就是重光门了,荆子以为这里就应当是二堂了。那重光门上高高地悬着 “天理国法人情”的扁额。虽说是“天理”在前,但却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国法”和“人情”才是处理政务中需要认真掂量的内容。
  处理民事案件的地方名曰“琴治堂”,真是儒雅得够意思。只有十个指头协调运动,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亏那题字者想得出来!
  迎宾厅为回廊式建筑。迎宾厅后一开阔幽静的院落,当为三堂,是知县接待贵宾、商议政事的地方。其两侧,位于副线上,东西花厅,知县眷属居住的地方也真的够小气,那厨房也真的叫寒碜!

  其次,坐落在东侧副线上的还有县政府的物资仓库等,也有戏院。供享乐用的设施,全部放在居民们看不到、摸不着、阴山背后的地方。
  坐落在西侧副线南端的,还有监狱。监狱的建筑突兀、狭窄、低矮。阴森的大门,其造型更是如同巨兽的血盆大口,让人觉得十分地恐怖和压抑,不要说长期被关在屋子里面,就是放在院子里,恐怖、压抑的气氛,也能让囚犯们憋死、唬死。聪明的章知县从风水学的角度上为罪犯们创造了一个速死和认罪的去处,比起美国人对待关塔那摩囚犯的招儿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在监狱的院子里,还有一口小眼儿深井引人注目,那是供普通囚犯们使用的。其眼儿之小,难以盛下一个婴儿的躯体,罪犯们想要在此跳井自杀,只能是痴心妄想!
  然而,最令人意想不到情形是,掌管数县区域的内乡县府,其治下监狱却如此的狭小。明代的人口不算太多是人所共知的,但清代中后期的人口绝对不少。不知道巴掌大的监狱当年如何能够容纳下方圆数百里内的各种犯罪分子!
  关于内乡县衙,说得已经不少了,凡事总得有个结尾吧。
  纵横观察内乡县衙,整体建筑群混血南北,雕砖镂窗,白墙青瓦,穿斗抬梁,飞檐峭壁,彩绘木雕,常中有变,别具一格,于高雅中显庄重,于浑厚中透精致,于古朴中飘清逸,表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邸、狱房居南”的封建礼制思想。
  看了内乡县衙,脑海中老是浮现北京故宫的模样,可具体说不出哪些地方,只是朦胧中觉得其血统一脉相承!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