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周口游记

周口游记

河南民间老民居——商水叶氏庄园

  商水县叶氏庄园始建于康熙年间,是中原清代民居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78年被商水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庄园现存西、中、东三个院,以西院保存最为完整。叶氏庄园是我国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布局合理,陪衬得当,选材考究,做工精细,砖木雕刻堪称一绝,是清代民居建筑及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研究清代豫东地区民居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商水叶氏庄园的大门尚有几分“深宅大院”的威风

    洁净的院落,曲折的回廊,高高翘起的屋檐,这是中国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俯仰皆是的精美的砖雕,木雕,那繁复细致的花纹,云样,是那么委婉叙说主人的审美情趣。那窄窄的室内木梯,似乎让人怀疑此刻会袅袅飘下娇媚的大院公主。屋檐下高挂的红灯笼,夏风里,轻轻的晃动,在这空落大院里抖出一个大大的静字。


门楼雕饰华丽 ,显示主家的富足

    庭院深深,宦海沉浮,这么个大院该有着怎样的奔波起家?怎样的爱恨情仇,血泪悲欢?我轻轻的打量院里每一处角落,打量院里每一木一石。试图探究些许秘密。那屋檐上横生的蔓草似乎在含笑致意。而我依稀看见,洁净的院落里,几个穿着宽边短袍的姨太太,或俯首刺绣,或汲水栽花,或温情的陪着自家官人会客读书,间或传来调皮孩子挨打的声音。


第一进院的偏房


通往二进院的过道


第二进院的主体建筑


通往三进院的过道

    背后的沙河荡漾的河面似乎飘来了叶家发家的历史。据说叶家先祖叶邵逸勤勉本分,晨起爱在沙河边拾粪。某天,在拾粪时,捡到一个装有很多东西的褡裢,叶绍逸找不到失主,就坐在原地苦候,直到日落时分,骑马人才满头大汗赶来。“你可救了我的命。”骑马人说,他是禹县陶瓷商会的会头,褡裢里面装的都是商会交易的票据、账单凭证等,一旦丢失他倾家荡产也赔不起。骑马人要重金酬谢叶绍逸,但叶绍逸坚辞不受,并殷勤邀请会头到家留宿。几个月后,几艘装满石货的大船停泊在叶埠口,船老大找到叶绍逸签收,叶绍逸未明原委,坚决不签,船老大无奈硬着头皮卸下石货而去。叶绍逸无奈,只好看着石货,丝毫未动。几日后,会头带人而来,说明原委,叶家从此开始做起生意并渐渐富裕起来。

 

     靠水运发家成为当地巨富的叶氏,从清康熙年间始,历时半个多世纪,耗银百余万两,完成了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宏伟的叶氏庄园建筑群。由西向东的一号院,又称”三进堂楼院”,二号院为”五门照”,因大门到后堂楼五道门都在中轴线而称。三号院因地势高而称为”高门台”。可惜,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庄园相继遭到严重破坏。至今只剩下三个,其中西建筑群相对比较完整,而中建筑群只剩下一个门楼和西厢房,东建筑群只剩下一个高大的门楼。 

     雕栏玉砌应犹在,不见当年人。沙河依然清澈东流,不远处汇入更广阔的沙颖河。片片白帆,灯光浆影里载不动历史几多愁。富饶美丽的商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陈胜大泽乡揭竿而起,唐朝诗人刘方平吟诵在沙河河畔。想必,整个沙颖河流淌的历史,也铸就了这一方的历史。孕育出了此地安宁祥和的文化。和淳朴勤勉的民风。而邓城叶氏庄园的出现,也是中原文化源远流传孕育的一支东方建筑民俗的艺术奇葩。可不可以说,它是沙颖河沿岸凝固的历史?是一座华美的旧梦? 

     惬意地坐在叶氏庄园对面小店里,一面望着阳光下庄园轩昂的门楼,一面品尝着有名的叶氏猪蹄。猪蹄果名不虚传,香而不腻,酥软可口。我来到后院观看熬煮猪蹄时,烧锅的老奶奶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她说,”熬猪蹄不换汤,就这么一锅老汤,接着续水。”而我不由的想,我们常讲传统和创新。那么,是不是应该在继承了传统的精华,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有底蕴,才能走的远呢?而不是一味否定历史,把传统的一锅东西全丢掉,任何抛弃传统,割裂历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为便于叶氏庄园的保护、维修和开发利用,经省文物局批准在2006年8月正式成立商水县叶氏庄园民俗博物馆。 

    该馆具体负责叶氏庄园的近远期维修计划,逐步充实叶氏庄园内部的观赏内容,研究叶氏庄园的民俗及人文传说,加快维修开发利用的步伐,以叶氏庄园为龙头,开发沙河沿线一日游。同时利用商水丰富的文物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高商水的知名度,为商水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逐步重视,庄园也已被批准为省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值得欣慰。 

    清澈的沙颖河汩汩流淌着,而不远处的南洛高速和漯阜铁路就象商水的两条展开的翅膀,我们有理由相信,沙河沿岸的人民将创造更美的历史和明天。而那个华美的庄园将为这个美丽的地方献上最真的祝福!

旅游地图

周口推荐



特别推荐